关于水江镇红色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作者: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党委书记 唐科)
水江镇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北边远山区,全镇辖10个村,144个村小组,26500余人,拥有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水江因位于湘赣边界的特殊位置,山高林密、地形险要,是湘赣边区的重要苏区之一。尤其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水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与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豪绅进行坚决斗争,成为全域一片红的红色苏区,为争取民族解放、夺取革命胜利做出了无私奉献。水江作为革命老区有着浓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和底蕴。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水江发展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为全面掌握水江红色文化资源家底和文化产业发展有关情况,通过查阅资料、调研走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
(一)领导人的活动轨迹
一是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地”。1927年9月20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开始了由湖南向江西的井冈山地区转移的伟大进军。因萍乡与上栗有重兵把守,部队从桐木拐弯走小洞、过水江,毛委员和许多领导驻扎快荣,实行重大战略转移,引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创中国革命新纪元。当时起义部队有1000多名官兵入住在水江、快荣、社背等多个村庄,毛主席夜宿快荣村,在黄氏祠堂召开贫苦农民座谈会,宣讲革命道理,抄了大地主黄金元的家,在水江点燃了革命之火。
二是红五军的“转战地”。1928年11月,彭德怀率平江起义部队路过水江小洞,住在小洞麻衣庙,在庙里召开贫苦农民大会,宣讲革命道理,组织农民参加革命斗争活动。1929年9月13日,彭德怀带领二纵队在水江、快荣等村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活动。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第三大队、特务大队、干部训练大队进入水江小洞、高枧过萍东。10月24日彭德怀在麻衣庙召开上千人的大会,湘赣边界的小洞、上洞、沧溪、快荣等地的中共地下党员苏区干部及赤卫队、游击队员参加,在水江当时是一次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会议,在湘赣边区产生了极大影响。水江是当时苏区革命斗争活跃之地,因此也成为彭德怀部队的常驻之地。
(二)著名的英雄人物
水江镇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无数的革命先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水江乃至江西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据《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统计,其中包括水江镇上洞村——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勇士之一刘梓华、水江镇水江村——号称“双枪王”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三陀古”黄开泰等。
刘梓华1912年出生,1928年在家乡参加了赤卫队,1929年先是参加地方游击队,6月彭德怀率部由井冈山转战湘赣边境浏阳文家市。刘梓华前往加入工农红军,一生历任班长、排长、参谋、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团长、教导大队长、旅参谋处长、军分区副参谋长等职。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参加了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战斗,抗日战争中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等战斗。在战斗中九次负重伤,五次荣立战功,三次死而复生,他的腹部、胸部、下颚都被敌人的子弹打成了重伤,二等残疾。由于长期的劳累,战斗中负伤流血过多,他的身体一直虚弱,最后因患恶性淋巴肿瘤,经多方抢救无效,于1951年4月17日在北京离开了人世,时年39岁。华北军区授予了他烈士称号。
黄开泰1903年出生,1926年9月,参加北伐军。1930年回乡,参加宜春第五区赤卫队,任队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率队先后缴获敌枪枝200余件。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带领游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斗争。1936年11月19日,被敌包围在水江乌石一山洞中。次日清晨,持匕首突围,刺伤一敌头目后,中弹牺牲。1951年,中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来宜春苏区访问,为表彰黄开泰的英雄业绩,特授予黄开泰特等烈士称号。
(三)厚实的红色政权
从1930年秋起,国民党加紧对苏区的围追堵截,发动对萍(乡)北、醴(陵)北等地苏区的“围剿”,切断了这些苏区与当地县委的联系。湘赣边区红色政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苏区的区级党政机关进驻大山深处群众基础较好的水江驻扎。先是进驻小洞,小洞村不大,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进退方便。1931年冬起,萍七区机关选择在山高林密的禁山冲驻扎,萍六区驻扎在小洞村牛牯冲,萍五区驻扎在麻子冲,浏阳十区驻扎在曾氏祠堂,浏阳十一区驻扎在家兰冲,醴陵五区驻扎在古家岭,醴陵八区驻扎在麻衣庙脚下的欧阳氏老屋,宜萍县苏驻扎在古家,萍浏醴边境指挥部驻扎在长坑,宜萍县政治保卫局驻扎在家兰冲,湘鄂赣交通队驻扎在小洞,红军临时医院驻扎在沙洲上、山塘等地。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赣西北特委交通联络站一直驻扎在小洞。当时,水江的小洞因驻扎苏区机关多,被称之为湘赣边界的“小莫斯科”。
上述苏区党政机关驻扎在小洞,引起了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高度关注,萍乡、上栗等地的国民党对小洞进行“围剿”,驻扎在小洞的苏区区级党政机关面对敌人的“围剿”,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实行流动办公。此后,这些苏区区级党政机关便转移到上洞、沧溪、快荣、水江等地驻扎,避开敌人围堵,哪里安全就搬往哪里,与敌人进行“运动战”,循环搬迁,直到1933年底,苏区沦陷,上述苏区区级党政机关才离开水江。
(四)扎实的群众基础
在水江这块红土地上孕育过许多信念坚定、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这势必与水江人民扎实的群众基础有莫大的关联。据调研得知,1984年原水江乡在申报省老区特困乡时,对全乡逐村逐户进行调查,牺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水江英烈有3200余名,大多烈士还被漏报。当时水江有近1万余人参加革命,几乎所有的贫困户农民家家户户都参加了革命,热情之高、人数之多。水江苏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成立赤卫队、游击队,在红五军、红十六军、红十八军和县游击大队支持下,水江儿女开展武装、固守家园、众志成城,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做出了重大牺牲。在湘赣边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镌刻着内涵深刻的民族团结精神。
(五)深远的知名战役
一是高枧大捷。1933年4月16日凌晨五时,在水江镇上洞村围歼高枧敌人的战斗开始,经过4小时的激战,高枧战斗取得了大捷。一举歼灭敌人六十二师陶广部一个直属营和萍乡保卫团李春明靖卫大队属下一、二中队的大部分,共缴获步枪500余支,机枪4挺,毁掉敌人已建3米多高的碉堡一座,我方只有少数伤亡。这是湘赣边区保卫战最具影响的一次战役,极大地鼓舞了苏区干部群众。为此,当时中央苏区的第三期《红色中华》为高枧战斗的重大胜利作了报道,在整个中央苏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是关口保卫战。1931年在水江镇小洞村,盘踞在桐木的剿共团伺机偷袭小洞苏区,在敌人人多武器好、双方力量悬殊大的情况下,由水江黄开泰带领的赤卫队和小洞赤卫队兵分三路,分别在大路坑上、狮形岭上、天子桥边三路围剿白匪,诱敌进入包围圈、布置疑阵的打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歼敌10余名,缴获30多支枪,再次取得了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很大程度上再次鼓舞了苏区干部群众的革命精神。
二、红色文化传承现状
纵观水江苏区革命斗争活动,在那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里,水江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无私奉献。水江的一山一水,浸染着水江革命先烈的鲜血,水江的一草一木,记录着水江人民的革命征程。碧血丹心铸忠魂。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涌现出的刘梓华、黄开泰等英雄人物,还是现今水江镇沧溪村——四川凉山为国捐躯的消防英雄周鹏烈士,一代一代水江人民用鲜血谱写了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英雄赞歌。厚重的红色文化,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水江人民克敌制胜、敢于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直以来,水江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遗址的保护,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旧址、红色故事、红色人物开展宣传教育,掀起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广湘赣苏区革命文化。
一是拍摄红色短片。邀请袁州电视台拍摄水江镇红色文化短片,讲述水江镇各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故事,尤其是讲述当前水江镇省级红色名村小洞村、市级红色名村上洞村的革命斗争史,几处短片在学习强国、宜春五星党建和袁州党建等多处平台发表、转载,阅读量过十万,点赞过万。
二是编辑红色书籍。组织专人编写了《红色记忆》、《永远的丰碑》、《水江红色故事集》三部有关水江苏区的红色文化书籍,并荣获全市优秀思政课地方和校本教材一等奖。同时,组织专人编写了水江红色文化党课专题“十讲”教案,为讲好水江党史、传承红色文化、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打下了扎实基础。
三是创作红色民谣。为助力袁州区水江镇小洞村、上洞村红色名村创建工作,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由何凌风、彭发生老师作词,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胡宜拉教授作曲的水江红色民谣《小洞村口送红军》、《勇士刘梓华》完成制作,深受广大演唱爱好者喜爱收听并学唱。
四是保护红色遗址。水江现存红色遗址有省苏维埃交通站、赣西北特委、浏萍醴边境指挥部、上洞列宁小学、快荣毛泽东旧居等50多处。其中,小洞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机关遗址群、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故居获批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好这些红色遗址,我们投入140多万元完成了列宁小学旧址修缮工作。目前,投入近百万元的湘鄂赣省交通站及浏萍醴边境指挥部旧址正在紧锣密鼓修缮之中。
五是全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近几年来,累计投资2000万余元,新建了水江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020年底被命名为宜春市优秀思政研学实践基地。目前,我们正在着手丰富红色研学体验项目,提升打造一座建筑面积为900多平方米的水江红色教育馆,邀请艺术名家创作革命题材油画并采用VR技术,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接受党史教育。今年以来接待市区两级研学队伍100余批次近万人次。水江红色之旅已成为全市三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之一,水江红色教育基地成功入选江西省新百年新百景参选景点。
三、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存在问题
(一)红色文化核心价值挖掘不够。目前水江镇红色文化还更多体现在书上文字图片上,红色旅游还简单的停留在遗址、旧址、教育馆等红色文化产品的表层参观,不少景点展示内容单调 、展示手段落后, 沉浸感不强,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导致大部分参观学习者只能走马观花式看了一遍,无法深刻了解当时的革命历史情景和革命战斗历程,使得难以真正融入红色文化参观学习中。
(二)红色旅游转型升级难度大。在深入推进“红色生态文明小镇”建设的大背景下,水江镇红色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偏慢。目前仍以政府主导为主,缺乏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参与红色资源开发程度偏低。受深度开发资金不足的影响,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发展不齐全,开发难度较大。
(三)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目前从事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人才较少,虽然水江镇成立了文旅开发公司但主要以镇文旅办现有人员为主,在对外沟通联络和项目有效对接方面还没有上正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红色旅游品牌的打造缺乏有效资金投入,对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四、红色文化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增强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纵深挖掘,减少一些以展示形式为主的旅游项目,打造体验式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例如通过利用声、光 、电等科技手段展示革命事迹,开发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特色课程,让游客体验革命年代的“战火硝烟”,加深对水江红色文化的印象;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在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红色旅游, 以红色文化引领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夯实红色文化产业基础。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利用优惠政策大力鼓励社会企业参与水江镇红色文化发展产业,同时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经营性红色旅游服务设施和其他配套旅游项目;主动到省市跑项争资,加大对革命旧居旧址、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红色文化产业景点交通环境,对进入景区交通标志、标识做统一规范,增设停车区域,适应快速发展的自驾车旅游。同时在“红色水江英雄徽章”、“红色文旅护照”、“红色主题明信片”等文创产品的研发上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不断丰富旅游商品供给。
(三)加强人才资源培养,培育红色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一方面加强红色文化旅游理论研究,通过主动对接整合地方高校、党校、军校、规划设计院和政府机关人才资源,立足当前水江镇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等方面课题研究,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依托文旅公司招募吸纳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策划的旅游产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专业化、形象好的优秀讲解员队伍,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全镇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水江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提高红色旅游服务质量。
(四)指尖脚尖融合、城乡同屏共振,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一是在前期对接全国公共文化云和赣鄱通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完善“红色水江”建设项目,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以及VR、AR、动漫制作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水江文旅资源数字化水平,依托新兴的短视频和直播等媒体传播形式实现流量变现。二是依托“合作社+工会”模式,在中心城区依托开泰路商家实施“红色店铺”“红色商圈”打造试点,实现农产品快速出村进城和三产融合。
全国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潘少雄、谢华亮,杨辉)
-
西南科技大学熊鹰教授莅临开江中学授牌…
2024.12.215249
-
新邵县坪上镇举办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 能…
2024.12.205743
-
邵东辣椒基地青椒热销 抖音直播助力产业…
2024.12.205305
-
赧水武冈城区水运码头工程项目建设如火…
2024.12.196636
-
好“戏”“廉”唱
2024.12.195279
-
坪上镇召开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推进会
2024.12.186453
-
躬耕教坛,以爱育才 —— 记石江镇可风…
2024.12.175290
-
防性侵公益课堂走进青年之家
2024.12.16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