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动态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0
2022年01月13日 来自: 地方动态 6207

党建网1月13日讯(内江新闻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内江市人大政协代表委员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建言献策。

市人大代表王晶:建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开展常态监测,守住“不返贫”底线,建立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机制,制定并落实综合保障、产业帮扶等后续帮扶措施。

支持就业创业,守住“不致贫”底线,通过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落实岗位补贴,落实企业吸纳就业奖补,申报贫困劳动力创业补贴;开展脱贫人口以工代训和脱贫人口就业创业培训;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拓宽脱贫人员就业渠道。补齐基层短板,守住“不掉队”底线,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在原有基础上逐年逐类纳入规划实施,持续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产业持续发展。

市人大代表范琼勇:

建议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持续加强帮扶力量,选派驻村帮扶力量到乡村振兴一线;狠抓要素保障,强化资金、项目、土地支持,积极探索和创新模式;扎实推进以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大力推进全域农业园区化,强化“全产业链”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化、数字化建设;构建多元化新型农村市场主体,积极探索推广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市政协委员何丽:

乡村振兴,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议强化“一盘棋”思想,统一布局,定好“路线图”、画好“施工图”。提升村“两委”干部的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健全规划建设管理队伍,统筹发展,让村貌焕新。要加大政府投入,建立以县(市、区)为主,省、市级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村民自建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引导有条件的村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过程参与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盘活各类资源,促进“三农”融合发展。

市政协委员钟文腾:

近年来,内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聚集数字人才,数字引领示范作用凸显。建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强化数字引领,用好内江数字经济良好基础,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绿色、安全、高效、优质“甜城味”特色农产品。同时,要利用本土设计,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培育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新农人特别是青年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下乡创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人才智力支撑水平。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市人大代表黎兆武:

建设宜居乡村,要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一批“美丽内江·宜居乡村”,不断拓展美丽乡村的外延;建设高性能文明乡村,要不断健全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提升文明乡村的内涵;建设文化乡村,要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展好文化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要加强平安建设,巩固拓展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落实“一村一辅警”“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维护农村地区和谐稳定。

市人大代表吴德刚:

应持续完善宜居乡村建设规划,让“功能清晰、布局合理、实施有效”的规划建设格局更加完善;应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夯实乡村绿色家底;要持续完善农村水利、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应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坚持“一村一品”创建思路,总结提炼本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特点,凝聚文明共识,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乡风文明品牌,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市政协委员龙悦:

广大农村妇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建“新”村、创“美”居,势在必行。建议加强思想引领,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针对市场需求,做好母婴、家政、餐饮等培训,促进农村妇女就业,激励她们立足岗位争做典型,进一步挖掘女能人、女企业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发展壮大妇女业态,助推产业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在健康教育、志愿服务等领域推动妇女以家庭为单位,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开展“最美庭院”评选。以社会为单元,开展巾帼志愿服务等活动,发扬优良传统,持续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主动参与乡村绿化、美化、净化,共建生态家园、共筑宜居环境。

市政协委员唐建:

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在原来重点发展四大特色产业基础上增加精品蔬菜产业,形成五大特色产业齐头并进之势。建议抓班子、强队伍,密切联系群众,培养一批懂农业的农技员下地指导,发展一批爱农业的业主进村兴业,壮大一批会农业的农民支撑产业。用科技力量发展精品农业,用数字平台发展创意农业,用现代化建设发展品牌农业,提升资中冬尖、新店七星椒、镇西大头菜、永福生姜、田家紫皮大蒜等一批地方特色蔬菜产业的核心研发技术和规模化水平,做好乡村振兴“精品蔬菜文章”。同时,以特色村居帮衬,顺应产业规划,强化基础设施,让农户变商户、农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农村变景点,绘就内江宜居宜业乡村新图景。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市人大代表邓利军:

建议村“两委”要加强自身建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好全村发展的“顶梁柱”和群众最坚强有力的“主心骨”;要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带动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新机制,以产业发展为乡村治理持续注入源动力;要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形成推进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激发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性;要为民解难,推行便民利民精细化服务,让干群关系越走越近、乡村治理越来越顺。

市人大代表韩勇: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要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有效抓手,积极探索“自主经营、抱团发展、作价联营、院地合作”新路子,逐步实现村村有产业、年年有增收、人人有分红,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人才保障也是关键。建议进一步扩宽选人渠道,推出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年轻有为的高水平人才进入到乡村基层管理服务队伍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能力,助力乡村治理工作纵深推进。

市政协委员曾艳梅: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建议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队伍+阵地+制度+保障”为“骨架”,以村第一书记、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创业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为“肌理”,组织带领村委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要创新基层自治,实现多形式民主。推广运用清单制,因地制宜探索小而精的乡村治理方法,调动乡村舞台“主角”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定期联系制度,建好管好用好“有事来协商”平台,探索政协协商同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新模式。要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道德评议机制,大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守正创新出特色,不断总结和推广更多好经验、好模式。

市政协委员温倩: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基础在“自给”“自足”。从乡村环境整治、红白喜事规范管理等乡风民俗着手,引导老百姓做好自己的事,强化内心信念,发动老百姓广泛参与、共治共建。通过法治来引导规范老百姓自觉守法,通过德治树立农村道德模范典型人物,弘扬道德新风、培育淳朴民风。坚持不断发展治保会等群防群治力量,特别是在民间纠纷调解、治安维护协助、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要依靠群众力量、激发群众力量、团结群众力量。


责编:刘发川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简称基层党建网受全国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主管,是基层党员干部文化学习及形象作风的窗口

基层党建公告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内蒙古站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建网10周年庆典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建党建联合体为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