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八一节”八一村老战友纪念活动别具一格
党建网8月20日讯( 刘武望 冯镜人 张新和 黄金双)近日,基层党建网廉政教育网采编人员一行从亲自参加了湖北红安县八一村“八一”节纪念活动的许华军同志的讲述中获悉。今年“八一”建军节,我们在红安县八一村开展了别开生面老战友纪念活动。红安,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一直很向往,但却没有机会前往。去之前,我们查阅了历史资料,了解红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信息,重点了解了西路军历史。
8月上午十时许,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巍巍大别山,层峦叠嶂,翠绿葱茏。我们坐的车从武汉一路向西,从高速下来后直奔七里坪镇。约半小时后,来到七里坪镇八一村(原名为王锡九塆)。
未到八一村,远远看见猎猎飘扬的红旗、红色电线杆、红色文化长廊。走进村里,两个城楼似的大门立在两边,中间用人字型的横木连接起来,悬挂着较大的鲜艳五角星,五角星里面镶嵌着斧头镰刀,下面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驻地”字样,最为显目的是写有“王锡九”三个红色大字,下面立有一个高大红色的牌子,上面写有八一村红色文化景点。在这个门楼旁边的高墙上,除有一排长约百余米的红色文化宣传长廊外,还有一排排以红色为主基调的路灯杆,像一个战士高高地挺立路边上,护卫八一村的安全……我不禁感叹:不愧是革命老区,不愧是将军县,一个村庄红色文化氛围这么浓厚,可见这个村的红色基因多么雄厚!
大约十一点,大部分老战友已到达本次活动的聚集地八一村宿舍。这个宿舍是一个呈回字形的低矮瓦房,原是村里小学,后改成现在宿舍,用于接待来村里学习参观的游客。宿舍分松竹苑、紫竹苑等4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设置,有的里面是单间、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等,可以为有不同需求的游客作出适当安排。走进里面,不管是单人间抑或双(多)人间干净整洁,配有电视机、空调、被褥、衣柜、卫生间等,具备了普通宾馆功能,满足了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此外,装饰材料包括座椅全是木制的,墙上悬挂着以反映农民工作生活为主题的油画。这种装饰风格、物品摆设既体现人性化需求,又不失红安人民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貌。不少老战友说:“这里住宿条件虽然比不上现代化大的宾馆酒店,但心里却多了几分宁静,让人回想起初入军营时那些青砖黛瓦的营房,和那些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学习的战友……”
拿到房卡后,我和十余名老战友回到宿舍把行李放好,利用吃午饭前的空隙参观八一村。村里有程训宣(徐向前前夫人)等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00多人,拥有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中央政治保卫局第三分局鄂豫皖特区政治保卫局,是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的所在地,是“不当团长当农民”方和明的故乡。此外,还有老团长红军食堂;政治夜校;甘元景、郑行瑞、郑位三故居;苏维埃大礼堂;忠诚党史馆;庆祝苏维埃音乐主题景墙等十余处红色景点。
按照村里旅游提示牌,我们首先来到红军烈士广场,广场是一个圆形的黄色建筑,墙壁全部是用石块垒砌起来的,四周都是反映工农红军战斗时的浮雕。在一块最高大的石头上,镌刻着很大的红色五角星,下面雕刻一面党旗和写有入党誓词,在五角星旁边一块稍微小的石头上写着“一心向党”四个硕大红字,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耀。我站在广场中央宽阔的草坪上,久久地凝视着“一心向党”几个大字,心中荡起阵阵涟漪,眼前浮现出南湖嘉兴的红船,延安的灯塔、窑洞,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看到无数党员在这里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党旗宣誓的场景,听到他们发出铁骨铮铮的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了当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从红色烈士广场出来,我们来到庆祝苏维埃音乐主题大型浮雕背景墙。这面主题墙约四十平方米,雕刻的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再现当年红军庆祝苏维埃成立时欢天喜地的心情,在旁边立着一个高约十余米的雕像,只见一名女红军战士把驳壳枪放在地上,男红军战士吹着笛子,两人并肩站在一起,目光坚毅、面带微笑地眺望着连绵起伏的大别山麓。这是期盼的眼神,这是希冀的目光,仿佛在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道路虽然艰难曲折,但胜利属于我们的!”
这面主题墙旁边有一个很大的水塘,水塘一侧有一个名为思源亭的亭子,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幅对联: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共产党,下面有一口古井,据说是当年红军使用过的,顺着亭子向前走是书法长廊,长廊全部是木制结构,两边用木简写有毛泽东不同时期十余首诗词,靠近池塘一侧写有“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宣传标语,长廊尽头是一个名为勤俭亭的亭子,两边的柱子上写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性习于俭、俭以养廉,靠近亭子的不远处写有“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我一步三回头地行进在烈士广场上,心中默诵着《沁园春●雪》,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红军井,久久地凝视庆祝苏维埃音乐主题大型浮雕背景墙,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萦绕在耳边:“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出现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啦,亲爱的工友们啦,唱一个国际歌,庆祝苏维埃”。这首后来改名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红色歌曲《庆祝苏维埃》,也是率先在八一村唱响的。当时,七里坪列宁小学校长戴雪舫为了庆祝1930年苏维埃政府成立,创作了这首红色歌曲。后来,这首歌从七里坪传唱到全国,从战争年代唱到新时代。在一代代人的传唱中,这首歌已成为人们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的重要内容。
不少老战友说:“走进这里,像置身红色革命纪念馆,忘记了这里是个村庄。不论是住宿环境设置,还是村里文化氛围,都像一堂堂无声的思政课。”
如果说,在这里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么在老团长红军食堂更是一次切身体验。
中午十二时,八一村的不少红色景点仍未参观完,但吃午饭时间到了。我们来到老团长红军饭堂吃午饭。此时,来自海、陆、空、火箭兵等不同军种、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40余名老战友基本到齐,大家聚集在这里吃着当地土特产,如红苕、土豆、豆角、苋菜等,体验到当年红军艰苦的生活。老团长红军饭堂服务员给我们介绍:饭堂里提供的大多是当地土特产,没有名贵菜肴。目的就是要来参加学习的人,体验艰难困苦的生活。我们早上啃着老面馒头,喝着稀饭;中午晚上吃着木耳炒青椒、千张炒白菜、素炒南瓜、洋葱炒鸡蛋……不少老战友说:“自己好像又回到从前缺衣少粮的年代,体会到当年红军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艰苦朴素生活……”
下午两点半,40余名老战友穿着印有“在鄂部分老战友纪念建军95周年”的绿色体恤衫坐中巴车到七里区秦罗庄,先参观被誉为“神将”秦基伟将军的故居。参观中,我们看着将军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轻轻地抚摸着将军曾经使用过简陋的物品……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体会到在逆境中崛起的人生更具有一番滋味。听着导游讲述将军不同时期的战斗故事,我们被将军在身处逆境、蒙受冤屈之时,都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动;被他在病重住院期间,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和军队建设的精神所感动。特别是在观看国庆35周年视频时,我们的耳边响起了秦将军向邓小平报告的铿锵有力声音,让我们肃然起敬。
接着,我们来到苏区名镇七里坪--长胜街。长胜街米黄色的花岗岩门楼古朴、端庄,街道宽约六七米,长约三百多米,石头路面,两边大多是一层或两层徽派建筑,这些老房子青砖黑瓦、飞檐翘角、木格窗户。走在今日的七里坪长胜街,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革命盛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七里坪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药局……古朴的街道,静静地排列着这些革命的遗迹,默默地坚守着岁月的沧桑,展示着七十多年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雏形。清澈见底的倒水河、雄伟的八一长胜桥,见证了新中国七十多年红安人民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我们边走边听着女导游的讲解,一路走下来、听下来,让我们受益匪浅,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红安,了解了红安英烈,了解了红安精神。在我的印象中,红安县是因为拥有多名将军而被誉名为“将军县”,但红安县到底出了多少名将军,大多数老战友并不清楚。这次实地参观后,我们对红安有了清晰的了解。红安县以前叫黄安县,之所以将“黄”字给为“红”字是因这里红色文化在全国最多而改的。红安县一共出了223名将军,2位国家主席,诞生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还有两支红军部队在这里重建。而在这些红军部队中,每三位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个烈士中就有一个是红安籍的烈士。从黄麻起义到共和国成立,红安共有14万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只有22552人明确了身份。看到这些数据,不得不让我们对红安人肃然起敬。这些革命先烈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必定会取得最终成功。就是这样的信念,让红安人不断地为之奋斗,前赴后继地为它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列宁小学,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图画、一张张照片,听取了导游的讲解。这些讲解,与其说是讲解,不如说是革命历史报告更确切。听着红安人民同仇敌忾,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故事,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场景,在青山绿水间,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先烈们的怒吼,看到了长夜里,油灯下,革命先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讨论局势,扩大了红色政权,建立了鄂豫皖苏区。
今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怀念,对革命先辈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里参观,一次又一次被“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所感动,不禁感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替我们负重前行”。
跟随女导游,我们回顾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时期十年红旗不倒的悲壮历程,听着这些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尤其是那些妇女英烈们的感人事迹,我们更深地理解了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和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就是“红安精神”:即“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也就是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
“红安精神作为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与井冈山、长征、延安等伟大精神构成我党精神谱系,并在今天的中国已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听着女导游深情的讲述,我思绪万千,真切感到这里的每一处景点都见证了那段不同寻常的艰苦岁月,每一件文物都凝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汗水,每一片砖瓦都记载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颗草木记载了红安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
站在红军广场,我们看到那一块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坚挺、雄伟,仿佛是一把利刃直刺苍穹。广场面积不大,中央矗立着高大的花岗岩方柱形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徐向前题写“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的镏金大字,背面底座上镶嵌着汉白玉纪念碑碑文。不少年岁较大的老战友,不顾炎炎烈日,站着威武军姿,面向纪念碑敬了一个标准军礼,以表达对红四方面军的崇敬之情。
返回路上,我们坐在车内讨论交流着参观中的心得体会。不少老战友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转业军人,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定要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更要弘扬红安精神,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有的说:“‘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党的百年丰功伟绩,是无数革命先烈高度忠诚的结果,我们要像伟人先贤那样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任何时候都要旗帜鲜明把牢政治方向,听党话,跟党走,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有的说:“历史的车轮碾过百年岁月,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一穷二白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离不开红色精神的滋养,离不开红色基因的传承,离不开红色故里历史文化的熏陶。青史为鉴,不忘来路,才能行稳致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征程新的起点上,要永远铭记今日的艳阳高照,是在无数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拼搏出来的,是在对红色文化的不断传承中实现的。”
参观结束后,不少老战友意犹未尽,我和上午未参观完几个老战友相约继续参观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中央政治保卫局旧址,方和明事迹陈列馆;政治夜校;甘元景、郑行瑞、郑位三故居;苏维埃大礼堂等历史文化景点。
参观中,看着这里的一件件文物、一本本手稿、一颗颗草木、一块块砖瓦、一幅幅画卷,把我们思绪带到“黄麻起义”的那个令人难忘的战争年代,眼前出现父送子、妻送夫、兄送弟、姐携妹去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特别是看到程训宣和其兄弟的英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心灵。翻开烈士登记册,像程训宣这样的烈士村里比比皆是,他们的事迹气壮山河,他们的精神感天动地,让我们感到:红安之所以“红”,是因为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
在老团长红军食堂就餐前,我们举行简单老战友见面会,相互间介绍自己曾在部队、现在工作等情况,便于加强沟通交流,增进战友情谊。这项活动一直进行到晚上十点多才结束。
深夜的八一村静谧祥和,霓虹灯闪烁,繁星点点。回到宿舍,我久久难寐,参观革命历史胜迹如同放电影样出现:八一村中烈士广场、红军井、三同书院……长胜街的工会、革命法庭……秦基伟故居中青砖布瓦的两间平房,陈旧的桌椅、床柜……顿时在我眼中幻化成为一帧帧历史画面:夜幕中,一群衣衫褴褛,戴着红五角星帽子,肩背驳壳枪、手拿长矛大刀的红军从丛林里冲出来,闪烁着火光,不久星火燎原,震天的呐喊、紧攥的拳头,黄麻人民冲进城中,开始了艰苦卓越的革命战斗……26年的腥风血雨,26年的披肝沥胆,26年的红旗屹立,红安人民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史诗,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相当于当时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如今岁月静好,山河无恙,海晏河清,革命先烈们美好的愿望实现了吗?他们的后辈如今是否过上幸福生活呢!
最后,我和几个老战友来到八一村村委会。村委会里面办公场所宽敞明亮,最为显眼的是约五十平方米的南宣书屋,文史哲等各类书籍千余册。我们在工作人员允许后,翻看了摆在前台上的文件资料,看到里面有村规民约、村里综合治理等各类资料百余个,涵盖全村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红色旅游等几十个方面。
近几年,村“两委”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升级村容村貌,继续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住红色文化之“缰”,牵动乡村振兴之“牛”,展现八一村的“红色魅力”,打造成为一个红色旅游景区。随着红色资源不断激活,许多村民改变了以往只靠农作为生的思想。如今,八一村建成了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乐等。通过推行红色旅游、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改造青茶厂房、组织村内党员群众种植野菊花和红薯,促进村民脱贫致富,使村容村貌美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曾经的重点贫困村如今实现“五个变”——村庄变美了,人心变齐了,资源变活了,产业变强了,气场变大了。2018年,八一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在村委会,我们正好碰到村里做工两位农民,热情与他们打招呼,并就医保社保、入托入学、大病就医、村里建设等话题与他们拉家常,他们说:“现在美丽乡村建设好了,环境整治好了,村里游客越来越多,给村民带来一个个创业机会,在村部面前新建了草莓园,甲鱼池、黄骨鱼池,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带动一些农户在家就业,又增加了收入。”接着,我们又到村里其他地方看了看,村里立有“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的标语,文明家庭、小轿车、青春驿站、以24节气为主题的文化墙……这些乡村美丽建设的元素向无不向我们昭示一个事实:这里的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生活幸福,安居乐业,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的已逐步实现了。
我不禁感叹:这个曾经贫穷的山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领下,老百姓的生活富起来、好起来、美起来,我们可以告慰先烈们,您们的愿望实现了,您们鲜血没有白流,今天一个富强民族、人民幸福的新中国正在崛起。
在红安,像八一村这样的村庄很多很多,可以说一个村庄,就是一段故事,就是一本教材,就是一座丰碑,就是党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的最好注脚。如今的红安,从南到北,从城乡到基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祖国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也让我们读懂如今老区人民生活幸福的密码:那就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纪念活动结束,上校团政委转业到武汉市委办公厅工作,如今已退休的副巡视员王世军说:“我出生在红安,生长在红安,每次回家乡新集镇黄才畈村就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思考而走。在无数次的心灵洗礼中,让我的政治素养得到提升,让我的党性更加纯洁,初心更加坚定。虽然退休了,但要仍要发挥余热,讴歌红安人民。目前,自己所写的著名红军将领蔡申熙烈士的文学作品被知名影视演员莫小奇选中,不久将启动筹拍。我感到红安精神是我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失之不得,而且应该代代传承。”
火箭军某部服役16年,退役后自谋职业的李伟说:“这次红安行,感到自己在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英雄先烈中,增强了战胜公司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的信心,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不论以后形势如何变化,我要永葆军人优良作风、坚毅的品质,履行军旅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做贡献。”
火箭军某部服役两年,退役后从事广告设计工作的杨波说:“这次老战友纪念活动,收获很大。起初,自己觉得参加这次活动意义不大,但在实地参观革命先辈战斗遗迹后,觉得每一个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欲事立,须是心立。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横行的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更需要牢记初心。”
火箭兵某部服役二十余年,现在在湖北省审计厅工作的谢光涛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对于有二十余年军旅生涯的我来说,到红安来很受教育。这次,我把在读高一的女儿带过来,让她接受到红色文化熏陶,传承好红安精神,将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老战友们从不角度、不同侧面交流此次红安之行的心得体会,感到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建军节。他们共同的心愿是: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踔厉奋发再创佳绩。红安精神定会让我们的心灵不断升华,红安以及红安精神将成为我们的精神向导,也将成为二十大召开最耀眼的主题。
(编辑:黄金双)
-
西南科技大学熊鹰教授莅临开江中学授牌…
2024.12.215248
-
新邵县坪上镇举办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 能…
2024.12.205743
-
邵东辣椒基地青椒热销 抖音直播助力产业…
2024.12.205301
-
赧水武冈城区水运码头工程项目建设如火…
2024.12.196635
-
好“戏”“廉”唱
2024.12.195277
-
坪上镇召开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推进会
2024.12.186451
-
躬耕教坛,以爱育才 —— 记石江镇可风…
2024.12.175288
-
防性侵公益课堂走进青年之家
2024.12.16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