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校园贷沦为野蛮的“夺命贷”
过去的一个月,用福建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小许自己的话说,“太煎熬了”。3月以来,小许的手机陆续收到分期乐、名校贷等多家网贷平台的催还款通知,每笔少的有七八十元,多的有1000多元。类似情况的同学还有18个,他们都是把个人信息提供给该校大四学生小飞,后被小飞用于网贷,总金额70余万元。如今小飞失联,同学们开始不断接到网贷平台催款,已严重影响学习生活。
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都是“校园贷”。2014年以来,分期乐、名校贷等“校园贷”,开始在象牙塔内野蛮生长。随之而来,也衍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河南某大学生贷款60多万赌球,最后精神崩溃,愤而跳楼;大学生借贷血拼后,无力偿还,个人征信受到影响。而小飞利用同学信息,贷款70余万后失联,无疑是校园贷之“恶”的又一鲜活范本。
客观地说,校园贷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中国的消费框架是,中年人有钱但不任性,年轻人任性但没有钱。这种倒金字塔的消费构成,造成大学生消费被抑制,内需不畅、消费不振。校园贷的出现,让大学生超前消费成为可能。如此,既能“能解决了大学生的燃眉之急”,也能扩大内需,颠覆“量入为出”的消费模式,何乐而不为呢?
但问题是,一些校园贷款的审核门槛过底,甚至是打政策的擦边球,暗设消费陷阱,让校园贷严重变味,成了高利贷、“夺命贷”。比如,许多校园贷产品,“凭学生证即可办理”、“一分钟系统自动认证”,甚至盗用同学信息,都能获得贷款;不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不讲清消费风险,甚至连贷款利息都说的含混不清,而一味地鼓励不韵世事的大学生“贷贷贷”,以便获取自身的利润。如此,岂能不放大风险,让校园贷成为“夺命贷”么?
别让校园贷沦为野蛮的“夺命贷”。目前而言,一方面要规范校园贷,将具有欺诈性,不合规、有隐患的校园贷产品,剔除出去,净化市场环境,确保大学生的贷款安全;另一方面,要引导同学做好风险管控。学校要通过宣讲、教育,让同学认清提前消费的利与弊,理性消费、拒绝血拼。唯有去除这些风险,校园贷才能告别野蛮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
西南科技大学熊鹰教授莅临开江中学授牌…
2024.12.215248
-
新邵县坪上镇举办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 能…
2024.12.205743
-
邵东辣椒基地青椒热销 抖音直播助力产业…
2024.12.205305
-
赧水武冈城区水运码头工程项目建设如火…
2024.12.196636
-
好“戏”“廉”唱
2024.12.195279
-
坪上镇召开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推进会
2024.12.186453
-
躬耕教坛,以爱育才 —— 记石江镇可风…
2024.12.175290
-
防性侵公益课堂走进青年之家
2024.12.16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