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制度建设

把群众的“闹心事”放在心上

0
2016年04月29日 来自: 中国纪检监察报 3392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如何避免在信访工作中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突出问题?关键在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信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加强风险研判,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记得新闻名家范敬宜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夜无电话声 早无堵门人》。说的是辽宁一公社实行包干到户后,农民富裕了,“穷泡、穷靠、穷打、穷闹”的现象明显减少,干部可以踏踏实实地睡个囫囵觉。

  今天,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仍是一个老大难。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社会转型、利益调整、传统烙印等,除了客观原因,一些干部没有把群众的“闹心事”放在心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俗话说,人无伤心不流泪,人无难事不上访。征地拆迁、医疗纠纷、涉法涉诉、劳动保障……当老百姓遇到这些事情时,往往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希望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解决。他们选择信访,就是把信任和希望寄托于党和政府。

  然而,有的干部对于群众的急事难事“闹心事”,要么不受理,一推了之;要么不解决,一拖了之;要么敷衍塞责,一转了之;要么横眉冷对,一吓了之。于是,事情越拖越大,老百姓的心越拖越冷。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实干兴邦的不变立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我们党正是因为体察群众的疾苦,为群众伸张正义,解决实际问题,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其实,扁鹊“治未病”的思想同样适用于信访工作。群众的“闹心事”,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积。因为小事情得不到及时化解,就难免拖成大事情;小怨气得不到及时理顺,就容易结成死疙瘩。只有抓早抓小抓到位,问题才不会积累;只有立足基层主动作为,矛盾才不会被激化。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解决好群众的“闹心事”,没有真情不行,没有招数也不行;没有勇气不行,没有韧劲也不行;没有责任担当不行,没有综合施策也不行。当年,某地的一位公安局长在3年时间里,共处理群众来信来访3467人次,平均每天处理3宗之多。一个局长接访日,从早晨8时接访到夜里23时30分,只在中午啃了一个烧饼,一口气接访124人。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变被动应对为积极作为,畅通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拓宽群众的依法维权渠道,让群众诉告有门、解难有路,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简称基层党建网受全国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主管,是基层党员干部文化学习及形象作风的窗口

基层党建公告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内蒙古站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建网10周年庆典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建党建联合体为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