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长江经济带——四川泸州协同合作谋发展
泸州,古称江阳,位于川滇黔渝结合部,地处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它不仅以酒闻名天下,同时还具有另外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坐拥四川第一大港,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城市。
这座历史上的“边城”,近年来数度出现在国家级发展规划中,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背景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在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泸州被定位为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要求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原则,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特别是加快泸州港集约化港区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
二、做法
1.抢抓机遇,规划先行
一位规划专家说:“我们在成渝地区规划了四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都需要一个龙头。长江黄金水道就四川来讲,泸州的条件是最好的。要成为龙头,基础设施、城市规模、产业支撑都必须处于领先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集聚效应。”
泸州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明美丽泸州。
在建设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方面,积极构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及部分国省道、高等级航道和机场为主骨架的运 输通道总体格局。计划到2020年,铁路总里程突破400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建成长江上游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港口货物泸州港中心港区集 装箱作业区。吞吐量达到46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打造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国际航空港,通航航线达到22条以上,开通3条以上国际 (地区)运营航线;对高铁、轻轨、公交、道路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实现高标准无缝衔接。
在建设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方面,着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发展区。建设西南地区重要装备制造、循 环型化工、能源保障基地,打造现代医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基地。推动信息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建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推动产业集聚集 群集约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建设川滇黔渝接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方面,计划到2020年,形成中心城区面积200平方公里、200万人的城市骨架。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配套服务设施,强化地下空间利用。加强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建设,改善城市管理工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泸州方面,推动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2.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1年11月,泸州港铁水联运首趟班列正式开通,铁路直通港口堆场,在长江上游集装箱港口中率先实现铁水联运。2013年11月,泸州港—昆明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开通。2014年9月,泸州港—乐山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开通……
2014年10月28日,成都综合保税区—泸州港首单“区港联动”出口货物顺利通关,8.7吨重的汽车连接器部件成功出口德国。
与传统转关模式相比,“区港联动”的通关时间至少节约半天,四川境内每个标箱货物可节约500~1000元的费 用。铁水联运的优势,使得千里以外的货物,通过泸州港顺江而下。而来自上海的集装箱逆流而上,在这里靠岸后,通过铁路运往成都、滇东、黔北以及陕、甘、 藏、青等地区。
“一横二纵五港区”的水运体系、“三纵四横”的铁路网络、“一环七射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长江上游的重要支线机场,这些为泸州进一步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大通道奠定了基础。
泸州按照市场共建、交通互联互通、产业相互融合的思路,与成都、武汉等城市进行深度合作。联合打造成都—泸州铁 水联运通道、成都—泸州公水联运通道、泸州—武汉集装箱班轮航线,以公铁水多式联运为载体,培育江海直达货源市场。推动武汉经泸州、昆明至东南亚的丝绸之 路物流通道建设,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有机结合在一起。
如今的泸州港,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川滇黔航运物流中心蓝图初步绘就。
3.坚持产城相融、产城一体发展
2015年的一天,在贵州省赤水市工作的郝先生回到了泸州的家。“我的老辈子和娃儿都在泸州,从赤水回来40分钟就到了。泸州的医疗和教育条件都不错,把家安在泸州就是看中了这点。”
每到节假日,挂着各地牌照的车辆进入泸州,陪家人在泸州共度佳节,成为酒城的一道风景。除了云贵渝等周边省市的人们选择将泸州作为第二故乡外,泸州还吸引了很多人来此就业和创业,人口不断集聚。
回眸1983年,泸州建市之初时,城区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0万人。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泸州成为中心城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双百”城市。
这一切得益于泸州产城相融、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泸州在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江经 济开发区和白酒产业园区等三大产业园区,布局了传统与新兴各占一半的八大产业。其中,酒业、化工、能源、机械四大传统产业奠定了城市发展的根基,正在向中 高端转型升级。现代医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正加快发展,不断做大增量。
泸州还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等,建成泸州大剧院、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国窖广场、黄舣酒文化体验园等,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4.加强生态保护,守护一江清水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明代杨升庵在泸州两江汇合处写下的《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和谐自然、民生幸福是泸州人的执着追求。
泸州通过大力开展城乡生态走廊、城郊生态风景林、水系林网体系、山地森林保育、绿色模范乡村等建设,不断改善沿江生态环境。
荒山、沿江沿湖、生态弃置地、城市组团连接线、绕城路等地披上了绿装,绿化率大幅度提升。鸭儿凼、二道溪、纳溪 等污水处理厂,以及森泰、纳溪等垃圾处理场先后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立环境应急值守和水功能区监督 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长江干流沿线工业企业、园区环境风险排查,督促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近几年,泸州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每年约 340天,地表水Ⅳ类以上水体比率达到100%。
有青山绿水滋养、乐园茂林相伴,泸州人在依山而居、临水而憩、与树为邻的天地间建设家园,并呵护着绵延后世的一江清水。
三、启示
泸州秉承“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实现发展共赢”的理念,强化同沿江大城市和航运中心的合作,在投身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了关键节点作用,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泸州的实践启示我们:
其一,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发挥好关键节点的作用。长江经济带作为带状经济区,上下游各关键节点对于激活整个流域经 济活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要着力发挥好点上的带动作用,同时注重协同并进、优势互补、形成整体,从而更好地推动长江经济带 的发展。
其二,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增强系统思维。长江经济带建设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全面把握,统筹安排好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配置。
其三,区域协调发展要把加强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长江经济带建设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搞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大开发,切实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
-
西南科技大学熊鹰教授莅临开江中学授牌…
2024.12.215249
-
新邵县坪上镇举办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 能…
2024.12.205743
-
邵东辣椒基地青椒热销 抖音直播助力产业…
2024.12.205305
-
赧水武冈城区水运码头工程项目建设如火…
2024.12.196636
-
好“戏”“廉”唱
2024.12.195279
-
坪上镇召开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推进会
2024.12.186453
-
躬耕教坛,以爱育才 —— 记石江镇可风…
2024.12.175290
-
防性侵公益课堂走进青年之家
2024.12.16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