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龙梅下乡记

0
2016年07月13日 来自: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675

编者按:2014年3月28日,龙梅被广西电网公司河池供电局派驻到广西东兰县坡豪乡永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的两年里,她成功帮助永模村摘下了“贫困帽”。

近日,有着8年党务工作经验的龙梅,成为了10名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标兵中的一员,是全网唯一获此殊荣的员工。在龙梅赴京领奖之前,本报记者前往红水河畔的永模村,听村民讲述龙梅下乡的那些故事。

2016年2月17日下午,龙梅接到坡切队队长覃精贵要她务必到村里一趟的电话后,急急忙忙就从县城驱车赶往永模村。到达坡切队新建的篮球场时,龙梅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

龙梅看到的,是一场主题为“感恩”的晚会。这是坡切队全队66户人家瞒着龙梅自编自导自演,用心准备的拥有25个节目的晚会。见龙梅下了车,从各村队赶来的好几百名村民,纷纷上前,簇拥着龙梅,一位村民激动地说:“龙书记,我们感恩你为永模做的一切,请你留下来吧!”

是什么让全体村民用如此淳朴的方式挽留一名外来的驻村书记?驻村这两年,龙梅与永模村村民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红水河畔的“上访村”

蜿蜒曲折的红水河穿过永模村,河岸百里绿意葱葱。这条母亲河,哺育着河岸两旁世代生活的永模人。

1992年,岩滩水电站拦河蓄水,永模村17个村队中的12个成为了库区,土地被淹没,1450多名村民只得往山上搬迁。由于历史原因,虽然有了可居住的搬迁房,但耕地面积仅剩人均不足0.23亩,村民们除了种点包谷,其余只能靠国家发的每户每月24.5斤大米和120元补助金生活。“一个成年男子一个月都得吃30斤,何况是一大家子。”村支书陈亮摇摇头。

耕地减少,物产不丰,经济效益低,青壮年劳力出外务工一年比一年增多,日子越过越难,永模陷入了贫困的窘境。永模村不断有村民到上级有关单位反映情况,这让永模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村”。

这座几乎被遗忘的库区移民村,重新受到了关注。2007年,时任东兰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的龙梅来到永模,为提升永模村的用电服务奔走。那时候的龙梅没想到,7年后,自己会与永模结下一段不解之缘。

“好奇宝宝”遇上“蚕宝宝”

2014年春,龙梅只身来到永模村,身份由东兰供电公司党群部主任变为驻村第一书记。她的主要任务,是在两年内帮助永模村脱去“贫困村”的帽子。

“一头雾水,两手空空。”面对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龙梅不知道从何下手,再加上当时没有针对永模村的专项扶贫基金,龙梅觉得“没有底气”。

既然不知道从何下手,那就只能先“瞎转悠”。一个半月的时间,龙梅走访了永模村的每户人家,用自学的流利壮语跟老乡们聊天。“她像个‘好奇宝宝’,什么都问,什么都记。”和龙梅搭档的陈亮评价道。

下乡“瞎转悠”时,村里随处可见的桑树引起了龙梅的注意。村里没有加工厂,800亩的桑树果实无法加工成桑酒或果干,但桑叶不是可以用来喂养蚕宝宝吗?这些蚕吐出的蚕丝可是上等的原材料啊!

龙梅兴奋地向陈亮说了自己的想法。不料陈亮摇摇头:村民不懂养蚕技术,养出来的蚕丝质量不高,收购价格低,且如果养殖不当,一整批的蚕就会染病全军覆没,目前只有少量的人家养蚕。

脱贫需要突破口,刚看到一点曙光的龙梅不愿退缩。一宿未眠,龙梅暗自下了决心:要脱贫,困难肯定不小,但是资金可以想办法募集,技术还需引进专家,人才就得自己培养。这些事都得有人去做。

说干就干。龙梅联系上了广西桑蚕技术推广总站的服务队,说明了永模村的情况,希望专家能来给村民讲授养殖桑蚕的技术。很快,推广站的一位教授答应前来义务授课。龙梅高兴地到各个村里动员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学习养蚕技术,另一方面又积极和县政府扶“十二五”期间,公司系统派驻了799名干部到南方五省区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各村开展脱贫工作。今年,公司新一轮的驻村第一书记正陆续派往各贫困村,更多像龙梅一样的南网驻村第一书记,以实际行动践行央企的社会责任,以干事为民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贫办沟通,争取到了部分资金,购买了一批蚕卵分发给村民养殖。

因为有了专家的指导,永模村的蚕丝质量有了保障,东兰县一家蚕丝厂定点采购永模村的蚕丝,解决了销路问题……

小小的桑蚕撬动了永模脱贫的齿轮,燃起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龙梅前后请来了专家为村民开展了25期技术培训,永模村500多户几乎都参与到养蚕的热潮中。村民覃胜武把家里最好的房间腾出来养上了桑蚕,“这些桑蚕就是家里的宝,一个月保底能有1000元的收入。”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简称基层党建网受全国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主管,是基层党员干部文化学习及形象作风的窗口

基层党建公告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内蒙古站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建网10周年庆典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建党建联合体为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