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体艺术

立足古老传统,面向广阔世界 ——十五年来中国佛教发展的成就

0
2016年08月10日 来自: 海城市佛教协会 2462

一、时代缘起

回顾过去十五年历程,中国佛教走出了一条勇敢超越自我、努力传承创新的不平凡道路。经过时代浪潮的磨砺塑造,一个立足古老传统、面向广阔世界的现代佛教正逐渐呈现于世人眼前。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文明的时代。曾经在农业文明、礼制社会里找到自身定位的佛教,如何在今天的科技文明、法治社会里重新自我定位,获得持续发展的生机,开显利益社会的价值?面对这个世纪命题,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势在必行。

 

二、自身建设

(一)思想建设

佛教现代转型的原动力是思想理论建设。佛教的思想建设,集中体现在对佛教基本教义的现代诠释上。具体来说,不仅要处理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三大语系佛教之间的会通,还要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摄科技信息文化。十五年来,中国佛教以大乘佛法精神、人间佛教思想,积极因应各种社会思潮,体现出高度圆融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1.核心思想理论的时代建树

针对现代社会、全球化语境来重新提炼、阐释佛教的核心精神,是佛教思想建设的灵魂。人间佛教思想是中国佛教现代转型的指导思想,佛教界进一步赋予其时代内涵,将人间佛教的次第性与终极性、社会责任与超越价值有机结合,为佛教顺利融入社会、积极化导时代、主动准确自我定位,建立了正确的理论出发点。阐释佛教教义中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内容,是佛教思想建设的重点。十五年来,佛教界深入挖掘和弘扬佛教“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圆融”等有利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思想观念。从构建和谐社会到两岸和平统一,从“一带一路”的文明互鉴愿景到世界宗教对话,佛教的和谐思想不断为时代贡献着智慧资源。

 

2.经典诠释与佛学研究

整理诠释佛教经典、进行佛学研究,是佛教思想建设的根基。十五年来,一些寺院和机构逐步开展了大藏经的整理、校勘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从2008年开始,中佛协每年举办“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并组织全国巡讲,推动营造以现代语言研习、讲解、传播佛教经典的风气。2015年,讲经交流会更名为“中国佛教讲经交流会”,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三大语系具足、两岸四地佛教一脉相承的完整面貌。佛教界还联合学术界开展多角度、跨学科的佛学研究,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编辑学术期刊等多种形式,推动佛学研究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并与亚洲、欧美各国进行国际佛学交流,提高了佛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二)人才建设

佛教要想融入社会、广泛传播,不仅需要住持佛法的僧众,同时也需要护教弘法的居士信众;不仅要有研学经论、精进修持的修行人才,还要有传播文化、公益慈善、国际弘法等多种人才。十五年来,佛教教育的观念在进步,模式在拓展,人才类型也更为多元。在僧众教育方面,传统的丛林熏修模式逐渐发展出对内学修与对外弘法相结合的新型僧团。现代佛教僧团不仅坚持戒定慧三学,而且利用新媒体技术弘扬佛法及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进行国际交流,使寺庙成为一个为社会释放正能量的开放的精神文化中心。佛学院的教育则更为规范化,并开始与社会教育体系接轨。2015年在中国佛学院举行了中国佛教教育史上首批学士学位的授予,具有划时代及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中国佛学院已经完成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取得佛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资格,这是佛教人才培养体制的突破性进展。在信众教育方面,佛教界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展开对居士信众的培养和正信、正行的引导。

 

(三)教风建设、教制建设

思想的快速转化,人才的广泛凝聚,是中国佛教迈上现代转型历史台阶的两大基本动力;而教风建设和教制建设,则是保证佛教在转型之路上顺利前行的向导和准绳。佛教的教风由与戒定慧三学相对应的律风、道风和学风三部分组成。三学与三风是内充外显的辩证关系。佛教界坚持以戒为师,加强规范传戒工作,从源头入手确保佛教教职人员的整体素质。从2002年以来,全国汉传佛教界共举办传戒法会132次,受戒僧众49348人,为佛教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端正道风,全国佛教界大力开展以“教风年”为主题的和谐寺院创建活动,努力建设文化寺院,提倡“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设生态寺院”。在教制建设方面,佛教界不断加强佛教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近年来,中佛协先后制订了三大语系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和任职办法。2015年,对全国范围内的佛教教职人员逐步开展认定备案及颁证工作。2016年1月18日,藏传佛教活佛查询系统正式上线。在寺院管理方面,逐步尝试将戒律清规与现代管理制度相结合。

 

三、发挥佛教积极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佛教界将自身建设所积蓄的强大正能量,转化为服务社会、传承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责任感和积极行动力,为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定团结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弘扬传统文化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佛教,充分认识到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主动担当起守护、发展、传播儒释道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责任,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进行了丰富有益的探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金陵刻经处以及全国各地的寺庙,都更为重视佛教文物的保护、修复和文物保护制度的完善。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弘传方面,佛教界近十几年来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和现代人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化传播方式,如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影视、动漫等,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令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复活于当下。中华文化要走出去,佛教界可作为一支先锋力量。十五年来,中国佛教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宗教新风貌、中华文化新形象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建树。比如从2006年开始每三年一届的世界佛教论坛,历届大会都有几十个国家、上千人参加,中华文化的平等、包容、开放、现代,为全世界瞩目。佛教界还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如外文网站、多语种微博,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声音。而进一步建立海外实体道场,是未来佛教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力方式。2015年12月在荷兰建立的龙泉大悲寺,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投身公益慈善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国各地佛教界纷纷成立佛教慈善基金会、慈善功德会等公益慈善机构,踊跃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佛教公益慈善事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已经成为全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五年来,佛教界投入公益慈善事业的财力、物力、人力数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至2012年,全国佛教界就为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善款约18.6亿元。佛教慈善的服务领域广泛,涉及赈灾、扶贫、助学、孤儿、养老、医疗、放生、环保、心灵关怀等。服务对象不分地域、民族、信仰、身份,在2003年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台湾地震以及印尼海啸、尼泊尔地震等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佛教界无不积极伸出援手,大力组织人、财、物力救济支持。未来,佛教公益慈善事业要从分散化、个体化、单一化,向规模化、社会化、多样化发展,将佛教公益慈善活动常态化、深入化、持久化。同时要积极传播慈善文化,使佛教慈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吸引更多佛教善信和社会人士投身慈善事业,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既发挥济世利人的功能,又起到化世导俗的作用。

 

(三)促进友好交流

佛教是两岸四地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的精神纽带,是连接中国与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化桥梁,也是与世界各国佛教徒友好交流的和平使者。十五年来,中国佛教积极开展友好交流,取得了影响世界的划时代成就。

1.两岸四地——同根同源两岸四地持续展开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互动,内容涉及道场建设、教理研究、弘法方式、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公益慈善等多方面。在两岸四地佛教界人士的密切合作下,圆满举办了多种佛教大型活动及佛门盛事。比如历次佛陀舍利的供奉大典、世界佛教论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等。佛教界的互动交流合作,为两岸四地民众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中韩日——“黄金纽带” 自1995年以来,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已经连续举办了18次。20年来,三国会议早已成为亚洲佛教界和平友好的盛会,对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无愧于联结三国友谊的“黄金纽带”称号。

3.世界佛教——同愿同行进入21世纪,中国佛教不仅在亚洲和平事业上继续发挥作用,也开始登上世界佛教舞台,让中国佛教和中华文化放声于世界宗教文化之林。 2006年至2015年,举办了4届世界佛教论坛,标志着中国佛教的精神文化价值正在转化为促进现代文明进步、推动世界和平的积极有力因素。2014年10月,第27届“世佛联”大会也首次在我国内地成功举办。十五年来,中国佛教界还不断加强与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佛教组织和宗教和平组织的活动。比如出席联合国卫塞节世界佛教大会、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世宗和”大会等,增强了中国佛教的国际影响力。

4.“一带一路”——文化桥梁古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贸易之路,也是佛教弘扬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民族融合之路。中国佛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不断发挥着文化桥梁的积极作用。

 

四、沉淀与展望

21世纪的佛教,不仅从古老的山门走入了社会,也从传统宗教的清修世界走向了现代文化的思想大观园,并渗入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多种领域,不知不觉浸润、重塑着民族的现代精神,置换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观念。这是古老佛教的魅力,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

 

期望未来岁月里,中国佛教能不断继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秉承慈悲济世的大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优秀的文化资源,为化解世界性危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佛教的思想智慧。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简称基层党建网受全国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主管,是基层党员干部文化学习及形象作风的窗口

基层党建公告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内蒙古站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建网10周年庆典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建党建联合体为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