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 净手 点朱砂……超有仪式感的古代“开学礼”
每逢9月,往往是学子们入学的时节。尤其对于新生而言,入学一环更具有非凡的意义。至少从汉代以后,入学礼和成人礼、婚礼、葬礼就已经并列为人生四大礼,受到了格外重视。这也难怪,无论是进入私塾,还是进入学堂,孩童们开启读书识字、背经诵史的历程,第一步便是入学。因此,围绕入学也产生了一系列庄重的仪式,且都含有深刻的寓意。
古人送小孩去私塾或学堂读书,大多是在四岁至七岁,称为“开书”、“破学”或“破蒙”。开学的日期并不固定,一般来说要尽量绕过农忙时节。有的地区是“春夏务农,冬入学”,有些地区则选择“八月退暑”之后开学,这和我们今天的秋季入学最为接近。进入学堂之前,家人要先给小孩置办学习用品,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配备书童等服务人员。《红楼梦》记载贾宝玉读书的时候,茶壶盖碗、手炉脚炉等一应俱全,另有四个小书童陪伴和年长者在旁边看护。当然,贫寒之家能够出得起学费已属不易,除了笔墨纸砚,其他物品也就无力负担。
小孩们离开家门、来到私塾或学堂之后,在教书先生们的安排下,开始亲身参与开学礼。开学礼的仪式流程来自于《礼记》等书的相关要求,分别是:
正衣冠
把自己收拾干净,才能读书做事
《礼记》规定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换成现在的话就是,要把自己收拾干净,不能嬉皮笑脸,才能读书做事,新生入学尤其如此。小孩们把衣冠、容貌打理得有条不紊,既相当于理清了思路,同样也是对先贤、老师的尊敬。老师还会让大家站起来,逐个检查,有衣冠不整或者脸没洗干净的顽童,马上责令整改。
行拜师礼
磕头拜师之外,还要准备学费和束脩
小孩一旦入学,就和老师们结下了剪不断的关系。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都能看出老师的重要性。但孩子们在向老师行礼之前,还要跪拜一位更重要的老师,那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当然,学堂的老师们也要跟着一起拜,通常是对着孔夫子的排位,行“三跪九叩礼”。拜完孔子,孩子们继续向自己的老师磕头,只需要“一跪三叩”就行。
磕头拜师,可以说给足了老师们面子,但毕竟这只是空头荣誉,所以还有更为实在的“送礼”环节。“送礼”包括两项,一是基本的学费,二是其他的物资。古代的私塾、学堂,类型不完全一样:有些家境不错者聘请教师到家中,为族人子弟教书;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则是乡里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借助寺庙、祠堂等场所,请老师来授课,所以学费也没个定数,往往是量力而行。这种学费,雅名叫作“束脩”或“贽见礼”。
《儒林外史》曾提到一个叫周进的人,被乡民们请去当私塾教师,也收到了各家送来的学费。结果打开一看,真是多少不齐,有整有零,“只有荀家是一钱银子,另有八分银子代茶,其余有三分的,有四分的,也有十来个钱的,合拢了不够一个月饭钱。”
除了这种学费,还有些条件不错的家庭为了图个好彩头,向老师表达一下心意,送点儿名字吉利的土特产,借机也希望老师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孩子。此类“送礼”,有时也被当作“束脩”,但并不像学费那样每人都需要交。土特产的类目繁多,基本的六样是:芹菜,寓意学生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因其心苦,代表老师苦心教育;红豆,象征鸿运当头;红枣,希望学生早日高中;桂圆,寓指功德圆满。另外还有干瘦肉条,代表学生的诚心实意。
净手净心
好好洗手,才能专心学习
磕完头、送完礼之后,学生们未免已经衣冠不整、“风尘仆仆”,所以还会被提醒“正衣冠”。不仅如此,老师们把提前准备好的脸盆拿出来,里面注满清水,让学生们逐次把手放入盆中,手心手背来回洗,洗净之后拿毛巾擦干。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洗手,而是寄希望孩子们以后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读书学习。
开笔礼
入学礼中最重要的部分
上面提到的几种仪式中,都还没怎么看到笔墨的影子,其实都是为了最后的“开笔礼”做铺垫。“开笔礼”是学生入学礼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志、描红开笔、拜笔师等环节。
朱砂开智,是指老师拿着蘸有红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画一个小点儿,就如同人脸上的“痣”,取其与“智”谐音,寓意开通智慧。
击鼓明志来源于《学记》,其中曾提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意思是说,学堂以敲鼓为令,学生听到鼓声后,就要打开书包,读书听讲。把“击鼓明志”专门当作入学礼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让学生们提前适应这种氛围,也是引起大家对读书的重视。
描红开笔,是指老师带着同学们写下人生的第一个字,一般都是“人”、“一”等简单字。
最后是“拜笔师”。据说秦国的大将军蒙恬发明了毛笔,所以被视为毛笔制造业的祖师爷,进而在一些私塾、学堂里面也受到尊奉。完成了上面这一系列程序以后,学生们便开始准备上第一堂课。毕竟都是些不太懂事的小孩子,所以并没有地方长官以及教师发表开学致辞的环节。
但还有另外层次的学生开学,就少不了县官、学政们讲话训导。在州、县科举考试时能够考取秀才者,便有机会进入县级学府,称为“入泮”。入泮之前,先换好统一的学服,进而入泮池,拜笔、拜先师孔子、拜自己的恩师。随后县级的官员也会到来看望,发表语重心长的讲话,勉励学子们读书报国。
有意思的是填写“亲供”,类似于今天的入学登记表,内容包括姓名、籍贯、身高、肤色、有没有留胡须等等。之所以要填得如此详细,主要是当时没有照片可以提供,而且为了防止以后科举考试时有人冒名顶替。
当然,学生入学礼另有其他多种不同的层级和情形,如考中进士者入太学、皇族子弟开学等等,场面自然更为热烈,出席的来宾身份也更高贵,但其流程则多是依照《礼记》等传统经典,并没有太大差别。
文/鲁念湘供图/孔勇
-
西南科技大学熊鹰教授莅临开江中学授牌…
2024.12.215248
-
新邵县坪上镇举办退役军人村社区干部 能…
2024.12.205743
-
邵东辣椒基地青椒热销 抖音直播助力产业…
2024.12.205301
-
赧水武冈城区水运码头工程项目建设如火…
2024.12.196635
-
好“戏”“廉”唱
2024.12.195277
-
坪上镇召开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推进会
2024.12.186452
-
躬耕教坛,以爱育才 —— 记石江镇可风…
2024.12.175288
-
防性侵公益课堂走进青年之家
2024.12.16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