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耿飚不搞特殊化:让女儿当一名钳工

0
2016年11月15日 来自: 共产党员网 3066

  解放后,耿飚担任主管亚洲司和总务司的外交部副部长,由于当时中国经济遭遇严重困难,外交部不少工作人员也因食品不足而生病。耿飚积极组织力量,种豆、捕鱼,改善工作人员生活。他还长期坚持勤俭办外交,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1969年5月,耿飚飞赴地拉那,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耿飚发现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与军事援助“有求必允”,但实际效果并不好。而援阿军事项目之繁多,数量之大,超出了阿尔巴尼亚国防的实际需要。经过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耿飚给当时外交部主管欧洲事务的副部长乔冠华写了一封长信,如实地向国内反映真实情况,并耿直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毛泽东看了耿飚的信后,大加称赞说:“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文革时期,耿飚被扣上“修正主义”、“资产阶级”的帽子,被迫从东交民巷外交部的宿舍搬了出来。房子很小,耿家连老带小共有八九口人,无法居住。耿飚没法子,就让已成家的子女自己借房子住,还把心爱的小女儿送到山东济南,拜托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给找份工作。当时,对女孩家来说,最时髦的工作莫过于上军校、当兵。但是,耿飚不许老战友杨得志以权谋私,坚持让女儿去一家工厂当了一名钳工。

  上个世纪70年代后,耿飚相继担任了党和国家一系列重要职务。他依然要求孩子们服从国家分配。如对工作不满意,征得组织同意后自己想办法解决。他说到做到,从不食言。

  在耿飚任人大副委员长兼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的时候,该委员会急需人才。在光电所工作的儿子耿志远觉得自己有文凭、又年轻,就向父亲提出调动的要求。

  哪知,耿飚不容商量地说出两个字:“不行。”耿志远纳闷:“我向您推荐了两个同学,没怎么费事就调过去了。怎么到了我这里就卡壳呢?”

  耿飚的回答是不能通融的:“你介绍的两个同学经面试,有真才实学,工作能力也很强。所以,我们才同意调进。至于你,不同意调的原因并不是你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父子俩在一个单位不适合,影响不好。”耿志远明白,父亲这种严格是对自己的一种爱护,便不再争辩。

  不久,耿志远靠同学的帮助到一家大公司当了一名职员。这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偏偏有一封“揭发”他靠其父势力调动工作的信送到了纪检部门,说耿飚为儿子的工作调动搞了“特权”。上面很快派员对耿志远进行调查,结果证明,耿飚在儿子工作调动上,别说插手,连招呼也没有打过一声。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简称基层党建网受全国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主管,是基层党员干部文化学习及形象作风的窗口

基层党建公告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内蒙古站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建网10周年庆典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建党建联合体为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