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动态

草原新景:内蒙古新农村的振兴密码

2025年04月06日 来自: 地方动态 浏览: 6694 点赞: 2

本网内蒙古讯,七月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牧民巴特尔正在手机APP上查看草场监测数据,远处光伏板阵列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白墙黛瓦的新居旁停着冷链物流车。这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图景,正是内蒙古新农村建设的生动缩影。

一、生态宜居重构草原生活

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牧民们不再逐水草而居。政府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将分散的牧户集中到现代化定居点。每户配备120平方米住房、200平方米棚圈和10亩饲草料基地,草原深处还架设着5G基站与生态监测设备。这样的定居点在内蒙古已建成327个,让2.1万户牧民告别游牧生活。草原实行轮牧制度后,植被覆盖度较十年前提升12%,牧民每年还能获得每亩4.2元的草畜平衡补贴。

图片1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口镇八家村十家段组易地扶贫搬迁新村

二、产业升级激活草原经济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杜尔伯特嘎查,标准化养殖场里安装着智能饲喂系统。这个由36户牧民组成的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牧户"模式,实现肉羊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全程可追溯。草原深处,中环光伏的2GW电站每年为电网输送28亿度清洁电力,其支架离地1.5米的设计,让羊群得以在光伏板下自由觅食。2024年,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光伏治沙模式修复荒漠化土地120万亩。

图片2

 

图片3

三、文化传承滋养精神家园

通辽市奈曼旗的蒙古族老人宝音德力格尔,每周在村文化室教授马头琴制作技艺。政府打造的87个非遗传承基地,让长调民歌、蒙古族刺绣等128项非遗项目重焕生机。在锡林郭勒盟,每个苏木都建起民俗展览馆,陈列着勒勒车、套马杆等传统生产工具。更令人惊喜的是,当地开发的VR游牧文化体验系统,让年轻牧民通过数字技术传承祖先智慧。

 

四、基层治理筑牢发展根基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智慧乡村"平台,集成了草原110报警、远程医疗、在线政务等28项功能。每个网格配备的"红色代办员",年均办理群众事项3600余件。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村民议事会创新"奶茶议事法",大家围坐喝着咸奶茶商议村务,2024年通过这种方式化解矛盾纠纷127起。这些充满草原智慧的治理创新,让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图片4

从马背到云端,从毡包到新居,内蒙古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这里既有现代科技的强劲脉动,又保留着草原文化的深沉呼吸;既展现着产业转型的澎湃动能,又延续着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当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向草原,新农村建设的交响乐正在谱写更加动人的乐章。


编辑:郭祥忠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简称基层党建网受全国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主管,是基层党员干部文化学习及形象作风的窗口

基层党建公告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内蒙古站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建网10周年庆典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建党建联合体为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