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廉书画

范曾:笔墨文心逍遥游

0
2016年04月13日 来自: 红色长廊 3006

  爱因斯坦 (国画) 范曾    

范曾,1938年生于江苏南通,书画家、国学家、诗人、中国十大慈善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南通大学终身教授。1986年捐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2008年获法兰西国民之星金质勋章。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多元文化特别顾问”。2010年被法国总统萨科齐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1年获《首届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著作有《大丈夫之词》、《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范曾简墨》、《尊贤画集——范曾与八大山人神会》、《范曾诗文集》、《范曾韵语》、《范曾散文三十三篇》、《范曾海外散文三十三篇》、《老庄心解》、《范曾论文学》、《趋近自然》等约150篇,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119件。

艺评

郑欣淼

范曾先生为当代中国画坛巨擘,诗词、书法、文章及学问亦颇负盛名。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季羡林先生说:“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不是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一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谓予不信,请阅读范曾的著作。”

“以诗为魂,以书为骨”,这是范曾绘画的显著特色,是他几十年创作甘苦的体味与总结,也是他为中国画提出的箴言。范曾认为,举凡中国先哲深睿高华之感悟,史家博雅浩瀚之文思,诗家沉雄逸迈之篇章,皆为中国画源头活水。加之画家对宇宙人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诗人之眼观物,以诗人之舌言事,胸次既博大而格调又清新,其所创制,自非一般。范曾生长于诗人世家,受诗歌环境之熏陶培育,且有厚实的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其内心就蕴含着一份涵养深厚的诗魂,这份诗魂又氤氲在他的笔墨深处。

所谓“书”,可以宽泛地理解为“笔墨”。范曾指出,中国画状物言情,必依托于笔墨。笔墨之优劣则视画家书法功力之深浅。古往今来,有笔虽遒健而未成大气象者,此失魂落魄者也;如笔疲腕弱而企成大气象者,则未之见,此魂无以附者也。中国笔墨为最具形式构成之特质、最具独立审美价值之艺术语言,中国画坛凡称大家作手,无一不以笔墨彪炳于世。魂附骨存,骨依魂立,诗、书于中国画之深刻影响于此可见。

就中国画的整体效果而言,范曾认为,中国画的诗意不只是体现在整个画面的意蕴风神中,同时也体现在每一笔的点划流美之中。诗、书、画在中国画上高度统一所构成的气氛,正是东方艺术最可自豪的特色。一个诗思滞塞的人,不会有灵动的情采;而一个用笔羸弱的人,画面也必然缺少凛然的风骨。凛然的风骨和灵动的情采之最深的根源,在于画家自身崇高的品德和博大的修养。

从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的良知出发,范曾近年来力倡古典精神的回归。范曾认为,衡量艺术亘古不变的原则是好与坏,而不仅仅是新与旧。他全面思考了从老子、庄子以来的中国美学精神,《老子心解》、《庄子心解》等一系列文章就是思考的结果。《庄子显灵记》则是他的全面的艺术主张和对全部文化艺术问题思考的结晶,是对“回归古典”的艺术主张在理论上的构建。回归古典,就是要从自己民族的文化中寻找那些生生不息的活力,增强自身的造血机能,使古老的文明发出新的光耀。惟其如此,中国有指望在新世纪高张文艺复兴之大纛,使天下云集而影从,从上世纪人类艺术的诸多败笔中匡正扶危,自辟蹊径。大美不言。范曾指出,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子看透了生命成熟的危机,提出“复归于婴”,其实人类远古的纯净,确在宇宙的浑朴之中,在它和谐的大智慧之中,只有坚其内质,刻苦地掌握传统,然后可能去发展传统。

回归古典还有更为深刻的内容,即人文关怀精神的回归。这种人文关怀精神是对地球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是着眼于追求全世界的和谐共生。这也是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在新的时代的发展和提升。同样,它所要回归的古典文化,也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需要以一种恢宏的眼光、一种健全开放的文化心态,对人类所有文化精华的摄取与回归。范曾认为,这样一种人文关怀精神恰恰是应该在当代艺术家中提倡的。艺术家往往得社会风气之先,他们在和谐社会时代精神构建中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从根本上说,这也是艺术和当代社会、当代精神以及当代生存关系的体现。

范曾先生以画名世,认真读他的书、画、诗、文,会感到他在各个方面成就都很大。范曾艺术其实是一个整体,一个具有鲜明中国艺术、东方艺术精神的整体。体现民族创造力和民族精神的中国书画艺术的不断提高,与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息息相关。范曾先生以自己40来年不懈的艺术追求、坚实的创作实践、丰硕的创造成果以及多方面的卓越成就为世所瞩目,不仅在中国书画的发展上起着有力的推进作用,而且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和积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章

范 曾

孔子大典祭文

周室颓隳,礼乐废弛,九州失驭。战伐出于诸侯,列国窥窃神器。

春秋之末,仲尼起于陬邑,感万方之多难,乃驰驱以宣教。冀辅弼于乱世,欲敦厉于黎庶。然则宫寝邃远,王者不悟。有楚狂接舆歌而过之,痛詈凤德之衰,切悲庙堂之殆。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孔子乃归鲁,不复出游。

述而不作,非谓徒托空言,追往事,思来者,悬明镜而作《春秋》,立极则以昭万代。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忧古道之不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伤往哲之益远也。遂力倡仁恕中和之道,克己复礼之德。

播雨杏坛,天下士赴之如万类之附麟凤。若颜渊、子路、公冶长、有子、子张、子贡、曾子七十二贤列坐其次,三千学子,相望于道。仲尼自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乃谆谆以告诸君子,知任重而道远,期弘毅以自励。世幽昧以炫耀,独好古而敏求。视富贵如浮云,思贤若渴,闻义即徙。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夫子者,其集微子、箕子、比干之懿德嘉行于一身者也。世人以夫子为木铎,非无由也。颜渊喟然而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高弟子之敬仰,亦足为万代所共祀者也。荆玉含宝,幽兰怀馨,此孔学之无尽藏也。

延越百余载,孟子起于邹而倡义,与孔子之倡仁相辅佐。又越三百载,汉武独崇儒术,乃有毛亨、郑玄之辈为之诠,董仲舒之属演其说。再越千二百年,南宋理宗朝濂、洛、关、闽之学,勉心景迹,遂成大观,共祭诸孔庙。更越千载,日月虽迈,诵说犹馨,百川竞乎孔子之门庭,孔学之克守,于今愈胜。孔子学院,遍列全球,蔚为人类文化之奇观。

世变事异,而孔学不衰者,以“仁者爱人”、“先欲达人”为黾勉天下之襟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厚望瀛海以高节。唯和衷以共济,讲信而修睦。此足称万国邦交之极则,亦各族和谐之宏观。遗训虽远,践行在迩,岁寒松柏,历千万龄而不凋,其非孔子博怀之远猷而周赡之大略欤?

巍巍陵寝,郁郁巨柏,云霄万古,黛色参天。仰瞻烟霞,伏增肃敬,焚香再拜,赋以永祷。

诗稿

范 曾

过屈原庙

九死灵均意不平,高丘无女泣孤行。

乘鷖赤水流沙远,故土西陵大月明。


过武侯庐

夺魂隆中鼎足论,先生掌上有乾坤。

托孤帝业今何在,野草闲花五丈原。


夜读论语

静夜张灯读圣贤,豁然大朗接尧天。

神州若使循宏序,锦绣人寰映碧涟。


题楚霸王乌江之刎

英雄得失判何难,喋血乌江锷已残。

早识鸿门谋士玦,孤魂不伴荻花寒。



于双溪清风楼忆易安

清风拂袂上斯楼,暮雨前山望里收。

绕岸双溪澄静影,悬天皓月忆孤舟。

抚栏宛有词人泪,纵目能无羁客愁。

往矣千秋真一瞬,知音异代我为俦。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简称基层党建网受全国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主管,是基层党员干部文化学习及形象作风的窗口

基层党建公告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内蒙古站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建网10周年庆典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建党建联合体为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