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脱贫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区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脱贫攻坚作为非常之事、采取非常之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打好这场硬仗。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性作用。坚持科学决策,确定符合宁夏实际的脱贫攻坚目标思路。出台加快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提前两年实现“两个确保”目标。实施“五个一批”,通过教育、卫生、光伏、金融扶贫以及央企帮扶、闽宁对口协作等,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出台《宁夏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依法开展脱贫攻坚。推动脱贫攻坚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宗旨意识,自觉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树立鲜明导向,把扶贫开发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风向标。注重配强一把手,优化市县班子结构,增强乡镇班子活力,建立责任体系,推动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强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建立了自治区负总责、地市抓推进、县级抓落实、乡镇抓实施的责任体系,自治区与5个地级市、9个贫困县,各贫困县与乡镇党政一把手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贫困县乡党政班子原则上三年不动、不脱贫不离位。确定9名自治区党政领导一对一联系9个贫困县,安排厅级干部联系126个贫困乡镇,安排处级干部联系800个重点贫困村,安排3.2万名市县党员干部包户,不脱贫不脱钩。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取消对贫困县GDP考核,将脱贫攻坚考核权重由7%提高到45%,对未完成减贫任务的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约谈问责,以责任倒逼落实。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开展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精准施策,加大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把评星定级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突出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的要求,强化特色产业培育、先富带后富、农村“双带”等内容,建立成绩、问题、任务、责任“四个清单”,实行“抓两头、带中间”的激励机制。坚持把党建贯穿于生态移民全过程。精准选育,抓好贫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统筹抓好选、育、管、用四个环节”的要求,做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和选配工作。对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全部安排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建立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村干部任职补贴普遍高于农民人均收入2倍。精准服务,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在西部地区率先建立村级党组织为民服务资金,尽可能多地把惠民生、促脱贫、帮致富的实事交给基层组织去做,带领群众一起搞规划、抓落实。
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抓起,建立传帮带机制,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贫困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就在身边。通过加强培训、让党员“富脑袋”,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坚持每年分级分批对5%的农村党员集中示范培训,每年开展不少于5天的冬训、春训,让党员解放思想、掌握政策。通过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注重从产业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种养殖大户、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退军人中发展党员。通过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增强党员队伍战斗力,带领贫困群众攻坚克难。认真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先后开展“学党章守纪律”“讲纪律守规矩”“转作风抓发展”等活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评星定格”制度,量化考评、分级管理,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在农村改革、化解矛盾中,党员带头执行法律政策,为群众做出了榜样。
银川市: 以“双增双减”为抓手 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银川市紧紧抓住贫困村集体积累少、农民收入低、群体性信访事件易发多发、社会综合治理情况复杂的问题,创新党建服务发展载体,搭建党建促进发展平台,在全市开展了“双增双减”专项行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减少群体性信访事件,减少刑事治安案件),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级党组织强起来。制定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办法,连续3年,每年投入2000万元,设立扶持专项资金,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分类扶持”的原则,通过资金扶持、担保贷款、股权(债权)投资三种方式,采取项目化管理运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审批立项资金扶持类项目33个,拨付扶持资金3642万元;为各类农村经济主体发放贷款近1900万元,培育和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40多个,带动村集体创收300多万元;股权(债权)投资1600万元,扶持16个村级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积累突破“百万”大关。全市100个空壳村完成“脱壳”76个,新增100万元村6个,50万元村7个。
打造多种共富联合体,让农民口袋富起来。村企互动,鼓励支持村级党组织与涉农企业成立联合党支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联合体成员比往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0%以上。村社联营,推行“支部+合作社(协会)+基地+社(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600多个,带动了18万户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村村联建,鼓励产业发展相近的村级党组织跨乡越县联合,组建了多个村党组织参与的产业发展联合体,与“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浙江第一村”花园村跨省建立合作帮带关系。先富带后富,建立党员致富带头人帮带贫困户长效机制,已建立 “结对帮带对子”5200个。201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48元,增长8.5%,移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群防群治,让群体性信访事件和刑事治安案件降下来。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建立党政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制度。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行乡镇“文建明”工作法和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制度。搭建律师公证员、退休干部、基层群众参与信访调解的平台,培育了“老娘舅”信访调解团、老禹工作室、“老王热线”等矛盾纠纷调处民间组织。健全群防群治机制,广泛开展“平安细胞”工程建设,全面落实治安防范各类措施。2015年,市、县(市)区两级受理来信来访总量批次下降4.5%,人次下降4.3%,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3.6%,为脱贫攻坚积极营造安定和谐的外部环境。
石嘴山市: 抓基层党建 促精准脱贫
石嘴山市目前共有自治区建档立卡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1951户10133人。市委政府以抓基层党建为突破口,建机制、定任务、找抓手,综合施策,实现了贫困村党建工作和脱贫共建双推进。
建立“四个清单”,层层压实党建责任。制定印发了全市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产业带动、就业脱贫、自主创业、社会保障四项脱贫计划,开展基础设施、金融、教育、社会帮扶、素质提升五项助力行动。实行领导包抓,把履行抓党建责任与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同安排、同督查、同述职、同考核,集中选派了贫困村“第一书记”,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组织保证。建立成绩、问题、任务、责任“四个清单”,强化平时督查、季度述职、半年评估、年度考核等措施,先后对抓党建工作不力的3名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压实了党建责任,传导了攻坚压力。
实行“三建一创”,构建党组织帮扶共建机制。建立辖区共驻共建、部门包扶帮建、干部包点促建、星级党组织创建的“三建一创”机制,整合了资源,推动了城乡党组织和党员帮扶共建。实行市直部门帮项目、规上企业帮村、县乡干部帮户的定点定向帮扶机制,142个市县区部门单位、5个园区和企业进行了结对子帮扶;集中选派18名青年干部驻村扶贫,解决难点问题220个,实施增收脱贫等项目24个,带动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村集体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实施“强基创优工程”,夯实基层基础。落实“16+N”服务项目,引导农村党组织围绕脱贫攻坚强组织,创星级。建立“星级补贴”制度,对创建四星级、五星级村党组织的村干部予以3000元、4000元的绩效奖励。实行“双培养一加强”机制,在贫困村建立农村优秀青年库、后备村干部库、外出人才信息库,对43名优秀农村青年系统化培养,对取得专本科学历的一次性补助达5000元。采取县级领导带头抓、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帮扶单位协作抓、挂职第一书记具体抓“四抓”模式,加大村级阵地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筹资320余万元维修、改造贫困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强化了基层服务功能,将贫困村的办公经费由3万元/年增加到9万元/年,市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余万元用于农村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实施“三带三满意”创业行动,发挥党组织党员引领作用。围绕“带头创业、带领致富、带动发展,让组织、党员和群众满意”的要求,实施党员创业行动。将贫困村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双创”示范和河东现代农业建设规划,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扶持创业项目,建成19个党员创业孵化基地,打造了沙漠瓜菜产业园区、草畜产业园区、红崖子乡轻工业园、枸杞番茄果脯生产加工等产业项目,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加。扎实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和党员致富等“两个基金”,发放互助资金借款670万元;举办电焊、种植、电商等培训20余期,培训党员群众4400余人次。实现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较搬迁前增加了2400元,增长82.7%。
吴忠市: 抓党建带扶贫 抓扶贫促党建
吴忠市坚持抓党建带扶贫、抓扶贫促党建,在扶贫链、产业链、金融链和支部链深度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坚持融合推进。通过目标导向、责任落实、干部拉练、推进机制“四个融合”, 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两张皮”拧成“一股绳”。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确保目标任务“无缝对接”;把抓扶贫开发列为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考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在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干部;推行领导干部包抓联系制度,建立驻村第一书记“1+6”管理机制,构建起全市合力抓扶贫格局。
坚持“三先开路”。开展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脱贫先脱旧专题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拔穷根”。着眼扶志向、志气、斗志,通过干部 “走亲”“帮亲”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开思路、增信心;着眼治愚昧、愚钝、愚笨,坚持思想引导、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并重,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着眼脱去旧思维、旧模式、旧方法,深入开展“三破三立”大讨论,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志和决心。
坚持固本强基。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龙头公司、产业基地、合作组织等为支撑的“一核多元”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做到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深入实施以打造百个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整顿转化百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培育百个脱贫销号先行村为主要内容的“三百工程”,着力提高村党组织脱贫攻坚推动力;探索推行“党建+金融”“党建+保险”等“党建+扶贫”模式,大力推广“龙头带动型”“协会拉动型”等9种扶贫模式,加快推动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
坚持配强力量。大力选拔“产业型、市场型、创业型”带头人担任贫困村书记,建档立卡贫困村、生态移民村、软弱涣散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先富带后富等活动,把党员责任区、示范岗设在致富项目上,引导广大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了以大学生村官、产业带头人等为主体的 “千名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村级组织蓄好源头活水。
坚持整合资源。推行市级领导干部“5+1”联系点和县处级领导干部“双联”制度,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零距离服务基层群众。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激励机制,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以招商引资、投资置业、慈善捐助等形式参与脱贫攻坚;市县两级全面设立为民服务资金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提高贫困村为民服务能力。
固原市: 发挥“四个作用” 聚力脱贫攻坚
做为宁夏唯一的全域贫困市,固原市始终把人作为核心因素,注重发挥领导干部、骨干人才、党员群众、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形成了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局面,确保到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实干作用。建立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抓县(区)、其他厅级领导包抓乡镇,市直部门局长包抓村的脱贫攻坚责任制,3万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进村联户,不脱贫不脱钩。树立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用干部的导向,去年以来,先后有7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副处级领导岗位,8名县(区)副职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被提拔担任市直部门“一把手”。建立重点工作“四个责任清单”,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全市对在脱贫攻坚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180名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
发挥骨干人才的带动作用。注重发挥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富作用,实施以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两个带头人”工程。将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村级后备干部纳入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来抓,选派210名村干部到福建对口帮扶县(区)培训学习,调整不称职村党组织书记30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032名;选派726名处科级后备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打造了一支党性强、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组织180名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到陕西户县、利通区、盐池县等地观摩学习;召回212名在外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双创”带就业,全市共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2487名,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发挥党员群众的主体作用。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结合党员冬训,举办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巡回讲堂,“农民讲给农民听,你行我也行”,唤醒了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行动。全市金融机构共发放涉农贷款33.7亿元,其中为141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金融贷款5.04亿元。大力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去年10月以来,共培训劳动力6.3万人,职业技能鉴定4.4万人,计划“十三五”期间培训20万人,确保10万人拿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意见精神,努力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等制度,探索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34”机制,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七进”活动,推行农村“老饭桌”模式,着力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贪腐问题,为推进精准脱贫提供了有力保证。
中卫市: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卫市坚持“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把组织资源转化为精准脱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精准脱贫动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0.36万人,2015年底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58元,较建市初增长了6.9倍,先后打造了“整村推进”“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机关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等一批党建扶贫新模式。
建强支部引领精准脱贫。“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基地、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共建立枸杞、硒砂瓜、蔬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党支部166个。针对贫困村基础条件差、发展能力弱的问题,依托枸杞、硒砂瓜、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以党员致富带头人为骨干,整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扶贫开发、农村公路建设、水利设施、产业发展等项目,大力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公司+基地”富民模式,不断放大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上的富民效应,切实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形成党建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互动双赢的格局。
锤炼干部助力精准脱贫。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采取“两推一选”、机关下派、公开招聘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223名产业大户或致富带头人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把推动精准扶贫、完成贫困户脱贫销号任务纳入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村党组织书记的主要考核指标,强化考核激励。从区、市、县机关选派202名优秀干部到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开展驻村帮扶,有效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活力。积极整合组织和干部人才资源向重点贫困村倾斜,建立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贫困村、机关干部包扶贫困户制度,安排机关干部下沉到152个贫困村,与31297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扎实开展“六个一”的帮扶措施,实行 “四定两不”帮扶机制,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创新机制服务精准脱贫。创新推行以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基础,全域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手段,常态化服务机制为保障,群众满意为目标的“四化一满意”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搭建全市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设置精准脱贫子系统,对贫困户精准管理、精准施策,全面推行民生事项网上直接受理和审批,确保群众办事不出村。构建横向联通服务窗口职能部门,纵向贯通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的联系服务无死角、无缝隙全域化服务网络。市、县两级先后投入7400多万元,新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63个,搭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为村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提供了有力保证。
-
新邵县坪上镇退役军人隆重纪念伟大领 袖…
2024.12.285862
-
韶山数万群众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诞辰1…
2024.12.275324
-
新邵县迎光乡中学:班级文化添异彩,校…
2024.12.275759
-
新邵县迎光乡教育督管办:校友荣归启新…
2024.12.275750
-
邵阳邮政多措并举,坚守思想“主阵地”
2024.12.275538
-
四川省达川区委书记倪欣强调:持续加强…
2024.12.264533
-
李志财荣登——2024 年度最具收藏价值中…
2024.12.265143
-
新邵县迎光乡教育督管办:书香润校园,…
2024.12.24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