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村党建

山东寿光市:提升美丽乡村“内在涵养”

0
2016年05月17日 来自: 党建网 3488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形象外在美,又强化内涵美在心,农村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

  以思想引领为先导,提升美丽乡村“内在涵养”。一是讲“百姓话”。以“理论政策进万家、合力共创文明城”大众宣讲活动为统领,组建上下结合的宣讲团,通过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身边事,深入浅出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宣传阐释土地流转、农产品价格、合作医疗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把“道理”用“故事”来讲,把“真理”用“方言”来说,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二是推“地方菜”。广泛开展寿光好人、感动寿光年度人物、道德模范、乡村好青年等评选活动,精心组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共产党员等活动,编辑出版《我们的价值观?与文明同行》道德典型系列丛书,举办道德典型巡回事迹报告会,发挥“四德榜”载体作用,让草根明星上榜,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三是打“传统牌”。传统文化宣教创新开展,在镇(街区)、中心村开办儒学讲堂,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孝敬教育、勤劳节俭教育,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成立国学文化研究会、书香寿光悦读推广中心,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经典诵读等宣讲活动300多场。留住乡韵、记住乡愁,组织对乡村历史、文化传统、乡贤人物进行挖掘整理,300多个村居完成了村志编修、村歌创作、村史馆建设。四是奏“交响乐”。充分发挥市内媒体作用,在《寿光日报》、寿光电视台开办《文明在行动》栏目,一年365天不断线,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果,提高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同度和参与度。用好公益广告,通过建设手绘文化墙,以“我们的价值观”“中国梦”“品质寿光”等为主题,使群众抬头看见、天天看见,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熏陶。主动适应干部群众的接受习惯,运用歌舞小品、地方戏曲等喜闻乐见形式,把理论政策渗透到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中,生动活泼地诠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以绿色生态为基调,丰润美丽乡村“发展主体”。一是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按照每75户1人的标准,在975个村庄配备了110名村庄管理员和3350名村庄保洁员,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和巡查监管;乡级以上道路配备清运员和运输机械,定期清运处理路域蔬菜大棚垃圾。完善配套设施,先后投资6.5亿元扩建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21座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和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购置300多部农村垃圾运输车,设置近2万个垃圾桶,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处理,农村环境面貌实现根本好转。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亿元的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全面完成,887个村的道路状况显著改善;投资4.1亿元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三大项目试点先行,户户通天然气安排以奖代补资金400万元,选取10个农村(社区)采用管道天然气和LNG储罐气化方式进行集中供气;农村旱厕改造安排补助资金500万元,选取30个村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0000处;村庄绿化提升安排以奖代补资金2100万元,选取308个村分类进行绿化提升,对成方连片的村庄每个奖补10万元,打造集中连片示范区;对单独提升的村庄每个奖补5万元,打造了235个特色示范村。三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蔬菜、畜牧养殖废弃物难以处理这一难题,在农村推广“畜-沼-菜”生态循环模式,组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全部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成领航生物大型沼气、华源秸杆固化加工、玉皇庙沼肥能源站等大棚蔬菜废弃物利用项目和沼气池1500多座,年产沼气近千万立方米,实现了蔬菜废弃物和牲畜粪便的综合利用。大力实施沃土计划和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生态农业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面积65.1万亩,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推广面积达50万亩,被确定为国家绿色能源县、全省“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县”。

  以文化惠民为抓手,建好美丽乡村“精神家园”。一是建设一批基层文化阵地。15个镇(街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75个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覆盖率、达标率均实现100%,并配备了电视、电脑、光碟、舞扇、图书等文化设施,建成8处镇级图书馆,新建村级文体广场500余个,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乡村学校少年宫省级以上项目实现镇(街区)全覆盖,探索建立了以项目为重点、以学生为核心、以素质提升为导向的少年宫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开展道德实践、经典诵读、技能培训等活动1600多场次,成为了农村孩子的“快乐大本营”。二是打造一批文化服务品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开展了“周末群众大舞台”“畅享中国梦、出彩寿光人”“文化惠百村、文明进万家”百场公益巡演、镇街群众艺术节、庄户剧团大赛、家庭才艺展示等乡土气息浓厚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其中,以“绿色之春、文明之夏、丰硕之秋、欢乐之冬”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四季”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贯穿全年,年参与人数都在100万人次以上,有力带动了城乡文化融合和基层文化水平提升。三是培育一批文化骨干队伍。注重人才培养激励,在全市范围内公推公选“文化功勋、文化领军人物、文化英才”三个层次文化人才,设立600万元农圣文化奖,组织实施“寿光文化之星”工程,对获奖人员,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奖励,政策上给扶持。持续推进“双百双千”培训工程,通过“点单式”教学、“帮带式”辅导、“跟踪式”指导,扶持培养千名农村文艺带头人、万名文化中心户,同时免费为村(居)的文艺团体配备音响器材,全市庄户剧团、文艺队伍发展到1200支,基层文化活动有了主心骨、带头人。四是发掘一批本地特色文化。注重整理和保护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延续历史文脉,目前,全市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项,寿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4项。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做大做强“黄桃文化艺术节”“李莪华庙会”等镇街节庆文化品牌,同时依托独具特色的蔬菜文化资源,打造了以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弥河生态博览园、林海博览园为龙头的生态农业观光带,带动了全市的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仅菜博会期间,每年到寿光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就达到200多万人次。

  以乡风文明为根本,打造美丽乡村“价值标杆”。一是实施文明家庭工程。突出孝亲典型带路,制定出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寿光24孝”,持续开展“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孝心少年”评选表彰,群众互评互议,互比互学,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上进心。突出家文化传承,组织开展寻找好家风、家训、微家书活动,征集家风、家训、家庭故事2000余条(个),邀请知名书法家书写优秀家风家规家训,举办“好家风、好家训”作品展、研讨会,用“家文化”涵育人、凝聚人。二是实施移风易俗工程。全市所有村居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将核心价值观元素有机融入,促进实现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的调解、监督和服务作用,依靠“一约四会”引导文明婚庆和祭祀、协调解决家庭纠纷、评议道德万象,有效规范了村民行为,遏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同时,坚持教育和治理相结合,时刻保持对黄赌毒的高压态势,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活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三是实施志愿服务工程。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全市已有100多处中心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并依托志愿服务站,定期开展卫生清洁、治安巡逻、植绿护绿及关爱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组织开展“社科进千村、服务惠大众”“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咨询、服务活动2600多场,带动了更多群众参与活动中。每年组织35家省市级文明单位与行政村联姻结“亲家”,通过结对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文明共创、活动共办、实事共做,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帮助发展项目800多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500多场次,有力推动了城乡文明协调发展。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简称基层党建网受全国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主管,是基层党员干部文化学习及形象作风的窗口

基层党建公告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内蒙古站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建网10周年庆典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建党建联合体为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