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动态

党建引领兰台兴 “四紧四提”业务精

0
2021年08月25日 来自: 地方动态 7565

党建网8月25日讯(向光武 周爱华 邓明发 黄金雙)近日,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采编员一行从湖北宜昌宜都市档案馆办公室获悉,该市档案馆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关于档案“四好”、“两个服务”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宜都市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坚持突出“党建引领、兰台回应、互融共进”的总体思路,始终盯住“姓党跟党始终如一、精研业务争做第一、守正出新创造唯一”的“三个一”目标,立足档案史志部门主责主业,认真履职尽责,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提升了宜都档案史志工作的影响力、知名度,为宜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档案史志力量。该档案馆现有馆藏236个全宗,各门类和载体档案由三年前的18万卷(件、张、盒、册)增加到62万卷(件、张、盒、册)。近三年来,连续两届被荣获为宜昌市文明单位;2019年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档案局授予“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被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确定为长江经济带乡村建档试点县市;2020年被省档案局、省档案馆确认为全省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宜都档案工作实现了全国有名、全省有位、宜昌第一的目标;其工作经验得到了广泛的推介和交流。三年来被国家级媒体宣传宜都做法46次、省、宜昌级媒体宣传推介79次。机关基层党建、综治法治、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等工作年年评比均为先进以上等次。市委领导这样评价档案史志工作:“档案史志相对其他工作而言算冷门,但你们不仅把这条冷板凳捂热了,还坐的有点烫人呢”。其工作主要作法概括起来为“四紧四提”:

一、紧扣中心提高度。始终围绕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党建引领,牢记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做好档案史志工作的政治答卷。一是在党建上求特色。馆领导班子积极探索“七个三”的特色党建工作机制,探索推行“周一讲堂、周一会商、周一整顿”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周一”工作法,实行“全员领学讲学、全员述职述廉、全员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三全管控”措施,围绕锤炼“过硬的党性、严格的纪律性、高度的自觉性”为主要内容的“三性”标准,不断提升了全体党员干部“谋事智力、干事活力、成事能力”的“三力”目标。机关党总支、机关党支部培养打造了“宜都兰台精英服务队”党建品牌,获得市委首批党建品牌命名,退休干部党支部结合实际打造“老讲党史正当时”党建品牌,创成宜都市十佳示范党支部,并被推荐为宜昌市退休示范党支部命名表彰。以“档案约你倡廉”、“党纪法规人人讲”为特色建成全市党章党规和监察法规“十进十建”示范单位。特别2019年机构改革,档案与史志机构合并后,进一步强化了档案史志业务工作,积极争取新增了2个编制,优先配备了工作人员,保持工作不断、一如既往。二是在思路上求开拓。市档案馆提出“让一库档案活起来,让优质服务耀兰台”的服务宗旨,确定长年开展“档案约你看变化”现场体验活动。高标准做好红色记忆展厅日常管理和接待工作,优化人员配置,长年提供参观服务,组织机关18名干部人人上阵当讲解员,参与红色记忆展厅参观接待宣讲,充分发挥了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力军的作用,让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和市民全面了解宜都党的历史、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通过古今对比看发展、看变化,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宜都红色记忆展厅建成开放一年来,累计接待参观近3万人次。每周五固定为档案开放日,当日全天向市民开放,所有市民凭身份证走进市档案馆,实现“四自”,即自由参观展览大厅、自助查询已开放档案、自愿捐赠珍贵档案、自我口述重要事件亲身经历,让市民真正参与档案工作、认识档案作用、融入档案情怀、传承档案记忆。市档案馆已打造成为宜都“党员爱党的实践平台、市民拥党的教育平台、学生向党的研学平台”。三是在服务上求民心。围绕精准扶贫、疫情防控、土地确权等重点民生档案,配合相关业务部门积极做好建档指导工作。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上,组建业务指导专班,先后督促全市34个精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10个乡镇(街道)、123个村全面完成2013年至2020年形成的精准扶贫档案资料的归档、收集、整理、数字化、目录报送工作,共收集整理精准扶贫档案33323件(卷、张、盘),并建立目录数据库,形成全文扫描数据库106630幅。在疫情防控档案工作上,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介入,督促指导全市116家单位完成2020年度疫情防控档案的建档、收集、整理、数字化、目录报送等工作,共收集整理疫情防控档案23014件(卷、张、盘),建立目录数据库,形成全文扫描数据库146072幅,数字化容量174.5GB。配合市经管部门开展土地确权档案整理,高标准通过宜昌市档案馆验收。

    二、紧扣主业提精度。始终盯住档案史志主责主业,按照精准、精研、精细的标准全力提升工作的精度,持续打造第一的目标。一是构筑安全体系。加大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力度,组建专班高效推进,于2019年12月全面建成新馆并投入使用,累计投资3540万元,建筑面积7864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2800平方米,配套建设有800平方米的宜都红色记忆展厅,在全省县级馆中属一流,新馆入选《中国档案》杂志2020年第九期封面。同时,指导完成姚家店镇政府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档案馆建设试点工作,为全省开展乡镇档案馆建设探索了路子。市档案馆利用硬件建设改善的机遇,全面加强以档案“九防”措施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全面筑牢了档案安全体系。二是构筑资源体系。新馆建成后,集中强力推进档接收进馆工作,全市88家一级单位2010年前2118卷、253774件档案全部依法接收进馆,同时接收市法院案卷专业档案16759件,接收土地确权专业档案84891件(张),全市档案到期进馆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强机关、乡镇档案的年度归档工作,做到按时按质、应归尽归。进一步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多方征集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着重做好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家庭文明诚信、三线建设、“三农”工作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与史志部门合并的机遇,广泛收集宜都红色档案资料,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优化了馆藏结构。对馆藏宜都茶厂232卷1932件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将1700多幅珍贵档案资料送到国家二史馆进行高精度扫描,并积极提供档案资料,助力“宜红茶”申遗工作,宜都茶厂文书档案入选湖北省首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20年4月建成“宜都名人馆”,已接收“中国好人”徐荣耀等3人家庭档案进馆,共收集整理档案100多盒3000多件(卷)。同时,面向全市征集疫情档案照片1200余张,书法、绘画作品、防护服、抗疫日记等档案资料20余件。三是构筑利用体系。近三年来,市档案馆共接待群众查阅近6000人次,查阅档案5200余件次,为领导决策参考、经济建设、编史修志、调解纠纷、核实工龄、学术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资料,有效地发挥了档案的凭证和参考作用。以全省数字档案馆试点为契机,结合实际制定完善试点工作方案,争取项目投入,完成对数字机房升级改造,安装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进度,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70%以上,为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全省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迎检工作中,全馆干部发扬“宁掉一身皮不丢零售点一”的吃苦耐劳精神,苦战半年,于2021年7月高标准通过验收,获考评组高度好评,达到优秀等次标准。同时,深挖馆藏史料,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图片展”,同相关部门联合拍摄了《幸福渠的故事》、《百年辉煌 宜都见证》等多部专题片,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完成《宜都市档案志》编纂出版工作。

    三、紧扣时代提亮度。始终坚持把握时代脉博,主动创新引领,创造特色模式,提升工作的亮度。一是馆校合作模式。同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建立宜都特色档案研究中心,并在宜都市建立研究基地,积极开展宜都三线、五小工业、水电、交通等特色档案研究。2018年以来,主要与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明博士负责的“三线建设研究”团队积极合作,共同探索三线建设档案利用与开发新路径,先后收集了2610卷三线时期档案资料,对宜都境内12家三线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组织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完成《三线建设史料选编》(第一辑)(焦枝铁路宜都县民兵师报纸卷)编纂工作,积极申报实施省市社科项目,联合举办了“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广泛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受到多家中央媒体高度关注,在全国学界产生较大影响。二是馆媒融合模式。同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建立宜都融媒出版研究中心,全面推进地方党史、镇村志编纂出版工作。先后组织成立宜都市史志专家库、全方位开展业务培训、编纂指导、审核把关、印刷出版等全程服务。持续推进《中共宜都历史》(第三卷)编纂,启动《鄂西会战宜都史料》的收集编纂工作。为纪念杨守敬诞辰180周年,编纂出版《鄂学灵光杨守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配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编纂出版《冠冕群英——宜昌早期中共党员胡敌》。全市乡镇村志已全面启动有序开展,其中乡镇志全部启动,完成初稿5部,姚家店镇志进入出版印刷阶段。村(社区)志启动52部,完成初稿10部,出版15部。以谜语文化为特色的《青林寺村志》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名村志,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首批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项目,并在全国大会上作经验交流。三是馆库开放模式。全面深化“档案约你看变化”主题开放活动,先后推出“档案约你倡廉”、“史志传承育新人”、“周五档案开放日”、“馆库共享档案托管”、走出机关指导社区单位联合举办“红色展览”等一系列开放活动。“馆库共享档案托管”工作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改革项目实施,被评为2020年度宜都市创新案例奖,已通过该模式接收市医保局、市委政研室、市总工会、市委编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委办等6家单位近5万卷(件)档案托管,保证了档案安全,为单位解决了后顾之忧。四是馆社联动模式。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同立档单位的联动,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档案工作。2019年率先在全省开展“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建档试点”,沿江四个乡镇19个村参与,投资100多万元,完善了长江干流岸线乡村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档案信息数据及实体档案10.61万件,视频161.5GB,照片4100张的收集。同时统一按照省档案局下发的《湖北长江经济带乡村建档工作指南》形成了特色档案64卷(件),声像照片577张,视频24个,总数据9.15GB。通过试点,全面助推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当年被国家档案局推介为湖北唯一创新工作。2020年以来在“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建档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档案工作”试点,把档案工作与“国土空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治理修复、资源绿色开发、生态创新驱动、环保能力提升、生态公民培育”七大工程建设有机融合,全面规范生态文明档案工作,全市27家重点单位10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建立规范的生态文明档案,实现生态文明档案收集体系化、整理规范化、使用便利化、手段信息化的“四化”标准,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宜都特色工作经验。

四、紧扣人本提温度。把队伍建设放在第一位,探索开展“两两温馨两必谈两解决”的“3+2”人文环境创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的温度。一是做到“两温馨”。主要是开展温馨祝福、温馨提示。凡干部职工本人生日、结婚、受到表彰奖励及逢年过节等均以馆名义发祝福问候语,让干部职工享受家的温暖;班子成员不定期对干部职工纪律作风进行暗访督查、对廉政纪律进行提醒提示、对遵守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及时告诫。近三年,全馆党员干部没有出现违纪违法问题。二是做到“两必谈”。主要是对干部职工开展有问题必谈、有进步必谈。凡是发现干部职工存在违规违纪现象、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群众举报投诉等问题,由班子成员对其进行约谈。每年主要负责人均要对中层以上干部至少进行2轮以上的约谈提醒,做到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凡是干部职工晋升、晋级、入党、获奖、工作学习有突出进步等均进行谈话鼓励。三年来,市委对馆内3名干部提升职务职级,3名干部获得市委表彰奖励,先后共选拔任用6名年轻中层干部,实现80后、90后的干部新梯队。三是做到“两解决”。主要是针对性解决好干部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凡是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有疙瘩解不开、有明显思想情绪想不通、同志之间有明显误会等现象均由班子成员主动进行释疑解惑。凡是干部职工本人及其家庭中涉及上学、就医、就业、办证服务等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反映到单位,在不违规违纪的前提下,馆领导班子出面动员各方力量尽力帮助解决好。近三年来,馆领导班子出面,采取多种形式化解7名干部思想包袱问题,解决8名干部家庭及本人实际问题,馆内干部职工团结合作,风清气正。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两个百年”交替、奋进“十四五”的关键时期,宜都档案馆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四好”、“两个服务”的指示、批示要求,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盯住“三个一”的目标,奋力实现八个100%:即推进数字档案馆试点工作,馆藏文书档案数字化率达到100%;推进档案资料移交工作,档案到期移交进馆率达到100%;推进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馆藏档案到期开放率达到100%;推进档案数字化成果共享,异地跨馆线上查档率达到100%;推进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力争镇村志编纂出版面达到100%;推进宜都特色档案研究,确保涉档事项参与率达到100%;推进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建国前馆藏档案修复率达到100%;推进档案史志队伍建设,确保兰台人100%忠诚党的档案史志事业,真正锤炼一批专心兰台的工匠大师和档清案洁的忠诚史官队伍,为推进宜都高质量发展积极作为。

                       (编辑:黄金双)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简称基层党建网受全国党建文化服务中心主管,是基层党员干部文化学习及形象作风的窗口

基层党建公告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内蒙古站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 加强互联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廉政教育网建网10周年庆典 党建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建党建联合体为百姓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