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乡村振兴的奋进之路
党网四川讯,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有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小镇 —— 石子镇。近年来,石子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的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石子镇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在农业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了中药材枳壳、天冬种植以及特色水产养殖等产业。以七星村车星片区为核心,辐射发展中药材枳壳 4000 余亩,建有冷链物流仓库 700 多平方米,已产干果 6 万斤,实现产值 120 万元 ,预计进入丰产期后可产 5000 万斤,实现产值 1 亿元。依托繁艺、云旗等专合社,采取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方式,发展特色水产 4000 余亩,年出产鱼 500 万斤、产值 3200 万元。此外,还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与重庆吴家镇共建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打造渝西川东地区的 “菜篮子”。
为了提升产业附加值,石子镇党委政府注重品牌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旱地莲白” 等特色农产品获得了学习强国和省台的宣传报道,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逐步完善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冷链物流等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例如,新建的旱地坝大桥于 2025 年五一节前实现全面通车,为石子镇和吴家镇这两个蔬菜大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石子镇党委政府加强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镇村干部,选优配强党组织班子。通过开展后备干部培训、“三会一课” 等活动,武装干部思想,提升业务能力。目前已建立五类人才信息台账,动员各界人士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储备人才 4000 余人。
此外,石子镇积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等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这些返乡人才带来了新的理念、技术和资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一些返乡青年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石子镇采用周通报制度,扎实开展 “六净六顺” 和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对村社范围内的卫生死角、户外广告、河道进行大清理,对辖区内所有行政垃圾合理收运处置,全域规范村庄环境卫生。2024 年制作通报 5 期,发现并处理问题 10 余个,共清除生活垃圾等 350 余吨。
在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石子镇作为重点示范镇,计划改造 5816 户户属设施和 11 个院落的公共区域。以太和村邹家湾大院为例,如今宽敞平坦的道路直通每家每户,整齐的排水沟系统解决了渍水问题,还为微菜园的灌溉提供了保障。村里统一改造的畜禽棚舍与排水设施保持合理距离,既维护了环境整洁,又避免了污染。同时,注重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灌溉设施,确保粮油作物的优质高产,实现了乡村环境从 “面子” 美到 “里子” 美的转变。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东兴区石子镇党委政府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文艺演出、举办农民运动会等,增强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民俗文化,如传统的农耕文化、手工艺制作等。鼓励村民传承和发扬特色手工艺,如竹编、刺绣等,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还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此外,通过建设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的场所,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石子镇握紧 “党建拳头”,坚持 “一岗双责”,抓实党建引领,全力推进 “四六五” 工程、“八大行动”,落实好抓基层党建 “六项制度”。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引领、人才聚集、策划搭台等功能,成功创建市级产业园区和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全镇各村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融合”,不断织牢基层治理保障网。今年以来,全镇各村共开展各类协商议政 160 余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40 余个。通过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让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提高了村民的自治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治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注重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如今的石子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在未来的发展中,石子镇将继续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政府:董曲 2025.4.18
党网主编:刘发川